【龍骨大戟】帶你認識龍骨大戟:不可錯過的5種人氣大戟科植物

【龍骨大戟】帶你認識龍骨大戟:不可錯過的5種人氣大戟科植物

龍骨

龍骨,別名三角霸王鞭、彩雲閣,屬於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是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莖伸展健壯的變種。龍骨的莖部橫切面為三角形,受傷時,傷口會流出白色汁液,這是大戟科植物的典型特徵。這些汁液帶有毒性,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如果不小心觸摸,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雙手。

龍骨大戟 Play

龍骨原生於非洲中西部地區,除了常見的綠色品種外,近年來出現了葉片帶紅色的園藝培育品種“皇家紅”和天然變種“紅龍骨”。這兩種龍骨都會因為接受不同程度的陽光照射,使葉片和莖幹逐漸變為紅色,作為小盆栽非常受到歡迎。

對於土壤,龍骨沒有特別的要求,但它最喜愛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盆栽時,大約每兩年需要換盆一次,可以使用一份粗砂或珍珠岩,混合三份園土,加入少量緩釋均衡肥作為基肥,充分混合後即可使用;您也可以使用市面上販售的仙人掌專用土或多肉植物專用土。注意,換盆後幾天不可澆水,必須讓植株根部的傷口獲得癒合的時間。

龍骨大戟

龍骨適宜於全日照(每日接受陽光照射八小時)至半陰(每日接受陽光照射兩小時)的環境,但在夏季,最好能避免中午的強光烈日曝曬。龍骨最宜生長的温度為 24-30℃;它不能忍受低温,當温度低於 15℃ 時,必須減少或暫停澆水,幫助植株抗寒。冬季,龍骨進入休眠狀態,植株會停止生長,因此需要減少澆水。當温度低於 5℃ 時,應完全停止澆水,或將龍骨移入室內種植,以避免凍死。

過度的濕氣容易導致細菌孳生,使植株生病,因此,擺放龍骨的地點必須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讓濕氣能夠迅速排出。不論任何時候,都不可讓水積在盆底。

每次澆水前,需等待土壤完全乾燥後才能進行,在梅雨季節和低温的環境中,需減少澆水次數,當温度低於 5℃ 時,應暫停澆水。夏季,大約每五到七天澆水一次,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澆水;冬季,大約每十到十四天澆水一次,最好在中午之前澆水。

表:大戟科植物的特性
| 特性 | 描述 |
|—|—|
| 乳汁 | 帶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
| 繁殖方式 | 扦插 |
| 適宜環境 | 全日照至半陰 |
| 澆水時間 | 土壤乾燥後再澆 |
| 生長温度 | 24-30℃ |
| 休眠時期 | 冬季 |

龍骨大戟:由墨西哥而來的神奇植物

龍骨大戟,又名麒麟角大戟,原產於墨西哥,是一種屬於大戟科的多漿植物,因其奇特的外觀和藥用價值而備受矚目。本文將深入探討龍骨大戟的特性、藥理作用、栽培要點和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龍骨大戟株高可達 1.5 公尺,其莖稈直立、粗壯,呈翠綠色,表面有縱向凸起的肋,節點具有灰白色小刺。它的葉片較小,呈橢圓形或卵形,交互對生,常早落。

藥理作用

龍骨大戟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在傳統醫學中已被廣泛使用,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大戟酯和樹脂。

藥理作用 主要機制
清熱解毒 抑制細菌生長
活血化瘀 促進血液循環
利尿消腫 增加尿液生成
驅蟲 麻痺寄生蟲
止血 收縮血管
抗炎 抑制炎症反應

栽培要點

龍骨大戟適應性強,易於栽培,對環境要求不高。

光照: 喜陽,可耐半陰,但陽光充足處生長更佳。
温度: 最適生長温度為 20-30°C,不耐寒,冬季需保暖。
澆水: 耐旱,夏季應控制澆水量,保持土壤微乾。
土壤: 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佳,可加入少量腐葉土。
施肥: 生長季節每月施肥一次即可,以稀釋的液態肥為佳。

注意事項

龍骨大戟的汁液有毒,接觸皮膚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在處理時需戴手套。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應避免服用龍骨大戟,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延伸閲讀…

稱心園藝:三角大戟,龍骨,彩雲閣✍餘暇

大戟科植物 – 龍骨_百度百科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