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電梯嘅日常奇遇
每日返工放工時間,15人電梯總係擠滿晒人,特別係喺台北嘅商業大樓。呢種電梯唔單止考驗大家嘅耐性,仲要考驗點樣喺有限空間保持最後嘅優雅。我諗每個台灣人都經歷過電梯門打開,見到入面已經塞咗十幾個人,但仲要硬住頭皮逼入去嘅尷尬時刻。
電梯狀況 | 常見反應 | 有趣現象 |
---|---|---|
超載警報響 | 大家會互相打量,等最後上嚟嘅人自動落去 | 通常都係最瘦弱嘅同事被眼神逼退 |
夏天冷氣壞 | 成部電梯變成桑拿房,仲要聞到十幾種唔同嘅香水味 | 有人會偷偷用手帕掩鼻 |
突然停電 | 一開始靜默,30秒後開始有人講笑話緩和氣氛 | 最怕遇到有幽閉恐懼症嘅同事 |
講到15人電梯嘅容量設計,其實好微妙。理論上係可以裝15個標準體重嘅成年人,但現實中往往12、13個就已經逼到貼貼。特別係而家大家都背住大大個後背包,一個人都佔咗1.5個位。有經驗嘅上班族都知道,朝早9點前最好等第二班,否則就要做好同陌生人面貼面嘅心理準備。
電梯禮儀呢家嘢,台灣人其實做得幾好。大部分人都識得面向門口站,唔會亂咁轉身。仲有個不成文規定就係最高層嘅人會自動站最入面,逐層落嘅人就慢慢往外移。最搞笑係見到有人為咗避開同老闆同電梯,寧願行樓梯上10樓,都唔想被困喺15人電梯入面5分鐘冇嘢講。
而家好多新建嘅商廈開始裝智能電梯系統,可以預測人流同分配電梯。不過講到尾,15人電梯始終係上班族每日嘅小型社交場所。你永遠估唔到會喺入面聽到咩八卦,或者聞到邊個同事今日食咗蒜香包當早餐。
15人電梯到底能塞多少人?實測結果超乎想像!最近有網友在PTT上發起挑戰,找來一群朋友實際測試電梯的極限容量,結果發現標示15人的電梯,在大家都很配合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塞進將近25個人!這個數字讓不少網友直呼太誇張,但也有人開玩笑說這根本是「台灣人的特殊技能」。
實際測試時發現,電梯能塞多少人其實跟很多因素有關。首先當然是大家的體型,如果都是瘦子當然可以塞更多;再來就是大家願不願意「親密接觸」,畢竟要擠到這種程度,難免會有點肢體接觸。另外電梯的設計也有差,有些電梯雖然標示15人,但實際空間可能比其他品牌更大。
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實測數據表格:
體型組合 | 男性人數 | 女性人數 | 最大容納人數 |
---|---|---|---|
全標準體型 | 8 | 7 | 22 |
偏瘦組合 | 10 | 10 | 27 |
偏胖組合 | 6 | 6 | 18 |
混合體型 | 7 | 8 | 23 |
測試過程中還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說大家會自動調整姿勢,有些人會把包包舉高,有些人會稍微蹲低一點,甚至有人會把一隻腳抬起來,就是為了騰出更多空間。最厲害的是,當電梯發出超載警示音時,大家還會很有默契地同時憋氣,好像這樣就能減輕重量似的。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電梯看起來還能塞,但超載其實是有安全隱患的。電梯的承重設計都有經過精密計算,如果長期超載使用,可能會影響電梯壽命甚至發生危險。所以下次看到電梯已經很滿的時候,還是等下一班比較安全啦!
為什麼大樓要裝15人電梯?建築師揭密設計考量
每次等電梯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樓電梯總是標示「15人」這種奇怪的數字?其實這背後藏著建築師精心計算的空間魔法。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的設計秘密。
首先,15人這個數字可不是隨便亂喊的。根據台灣建築技術規則,電梯載重標準是以每人65公斤計算,15人就是975公斤,剛好符合常見的1000公斤級電梯規格。而且實務上,台灣人平均體重約65-70公斤,這樣設計既能符合法規又能實際運用。建築師朋友跟我說,他們在規劃時會用這個表格來估算:
電梯規格 | 載重(kg) | 建議乘載人數 | 適用樓層 |
---|---|---|---|
小型電梯 | 630 | 8-10人 | 6樓以下 |
中型電梯 | 1000 | 13-15人 | 15樓以下 |
大型電梯 | 1350 | 18-20人 | 高層建築 |
再來就是空間利用的考量。15人電梯的轎廂尺寸通常是1.6米x1.4米左右,這個大小剛好能讓15個成年人舒適站立,又不會浪費太多公設面積。你知道嗎?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每多一坪電梯空間就少一坪可賣的坪數,建商當然要精打細算。而且這個尺寸也方便輪椅進出,符合無障礙法規要求。
說到實際使用狀況更有趣。你有發現嗎?標示15人但其實塞20個瘦子也進得去,這是因為法規要求的是「安全乘載量」不是「極限乘載量」。建築師在設計時會預留一些彈性空間,畢竟台灣人很愛擠電梯,總不能真的讓警報器一直響吧!不過要提醒大家,超重雖然電梯還是會動,但長期下來對機件損耗很大,還是乖乖遵守比較好。
上班族必看!15人電梯尖峯時段搭乘攻略
每天早上的電梯大戰真的是讓人壓力山大啊!尤其當你趕打卡,電梯卻擠得像沙丁魚罐頭的時候,整個人都要崩潰了。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在大樓電梯尖峯時段也能優雅上下樓,不用再跟人擠來擠去搞得滿頭大汗。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建議大家可以比平常早10-15分鐘出門。你可能會想「蛤~要早起很痛苦餒」,但相信我,避開8:45-9:00這段超級尖峯期,真的會讓你電梯搭乘體驗差超多。另外也要注意電梯的分流策略,很多大樓其實都有分高低樓層電梯,但大家都習慣擠同一台,結果反而更慢。
這裡整理一個超實用的電梯搭乘時段分析表:
時段 | 擁擠程度 | 建議策略 |
---|---|---|
8:00-8:30 | ★★☆☆☆ | 悠閒搭乘,可選任意電梯 |
8:30-8:45 | ★★★☆☆ | 開始變擠,建議走樓梯下3樓 |
8:45-9:00 | ★★★★★ | 超級尖峯,能避就避 |
9:00-9:15 | ★★★★☆ | 稍緩和但還是很擠 |
9:15以後 | ★★☆☆☆ | 恢復正常 |
再來就是一些小技巧,像是進電梯後盡量往裡面站,不要卡在門口當人肉路障。如果發現電梯已經很滿了,就別硬擠進去,等下一班反而比較快。還有啊,記得把包包拿下來抱在胸前,這樣可以節省超多空間,也不會一直撞到別人。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明明很擠還要滑手機的人,整個手肘都頂到別人,超級沒禮貌的啦!
最後要提醒大家,遇到行動不便或是孕婦的時候,記得主動禮讓一下。雖然上班趕時間很重要,但互相體諒才能讓電梯搭乘更順暢。有時候稍微等一下,或是幫忙按住開門鍵,這些小動作都能讓大家的早晨心情更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