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出生的我們,正經歷著怎樣的數位時代?
作為98年出生的「網路原住民」,我們剛好卡在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交界。小時候還在用撥接上網,轉眼間已經在4G、5G的環境中長大。這個特殊的時間點讓我們見證了許多科技產品的興衰,像是從實體按鍵手機到全觸控螢幕的轉變,或是從傳統鍵盤到現在各種機械軸的演進。
說到鍵盤,98年出生的朋友們應該都經歷過這段演變歷程。還記得小學電腦課用的那種厚重鍵盤嗎?現在機械鍵盤已經發展到連壓力克數都能自定義了。這裡整理幾個我們這代人常用的鍵盤類型:
鍵盤類型 | 流行時期 | 特色 |
---|---|---|
薄膜鍵盤 | 2000-2010 | 便宜耐用,學校電腦教室標配 |
機械鍵盤 | 2015-現在 | 各種軸體選擇,打感明確 |
磁軸鍵盤 | 2023-現在 | 可調觸發行程,電競新寵 |
我們這代人也算是見證了網路文化的蓬勃發展。從早期的BBS到現在的各種論壇,98年出生的人剛好趕上網路社群爆發的黃金時期。記得國中時還會偷偷上一些論壇找遊戲攻略,現在想想那些網頁設計真是復古到不行。不過要提醒大家,上網時還是要注意安全,別隨便點來路不明的連結,特別是那些ftp開頭的網址,很多都是釣魚網站。
說到網路下載,ed2k這類P2P下載方式在我們高中時期可是很紅的。那時候要抓電影或遊戲,不是用迅雷就是用電驢。雖然現在串流平台很方便,但還是有不少老司機堅持用這些傳統下載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下載時電腦溫度常常會飆高,特別是夏天,CPU溫度直衝90度真的會讓人很緊張,雖然現代CPU都有保護機制,但長期這樣對硬體還是不太好。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98年出生的人現在幾歲?2025年最新年齡計算」,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啦!現在是2025年7月,只要用2025減去1998就能算出基本年齡,但要注意有沒有過生日喔。讓我們來仔細算算看~
首先,1998年出生的人到2025年,虛歲算法就是直接2025-1998=27歲。不過台灣人習慣講實歲的話,就要看生日過了沒。比如說7月26日當天來看:
生日月份 | 已過生日 | 實足年齡 |
---|---|---|
1-7月 | ✓ | 27歲 |
8-12月 | ✗ | 26歲 |
所以啊,如果你是1998年1月到7月出生的,現在已經滿27歲了;但如果是8月以後出生的,目前還是26歲喔!這個算法跟辦身分證、銀行開戶的年齡計算方式是一樣的,超級實用。
順便分享一個小知識,1998年屬虎的朋友,今年2025是蛇年,按照生肖來說是「虎遇蛇年」喔!這個年份出生的朋友現在應該都出社會幾年了,可能正在為事業打拼或是考慮成家立業了呢。身邊不少這個年紀的朋友都在煩惱買房、結婚這些人生大事,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啊~
還記得1998年發生的大事嗎?那時候網路才剛開始普及,Windows 98上市造成轟動,現在想想真的是時代的眼淚。當年出生的寶寶現在都變成大人了,有些人可能已經當爸媽了也說不定!每次算年齡都讓人忍不住感嘆歲月如梭,大家要好好把握當下啊。
為什麼98年出生的人常被説是Z世代?
最近常聽到有人說「98年出生的是Z世代」,這到底是怎麼分的啊?其實這個分法跟科技發展、社會變遷超有關係。1997-2012年出生的人被歸類為Z世代,98年剛好落在這個區間的中段,所以很自然就被劃分進去啦。這個世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小就活在網路世界,根本離不開手機和社群媒體,跟之前的千禧世代(Y世代)比起來,價值觀和生活習慣都有明顯不同。
Z世代的成長背景跟前面幾個世代差超多,我們來看看具體差異:
世代 | 出生年份 | 主要特徵 |
---|---|---|
X世代 | 1965-1980 | 經歷經濟起飛、個人電腦普及初期 |
Y世代(千禧世代) | 1981-1996 | 網路開始普及、金融風暴見證者 |
Z世代 | 1997-2012 | 數位原生代、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 |
98年出生的人剛好趕上智慧型手機爆發期,iPhone在2007年推出時他們才9歲,等於整個青春期都在智慧裝置陪伴下長大。這讓他們對科技產品的適應力超強,但也養成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質。跟Y世代比起來,Z世代更習慣用短影音獲取資訊,像是抖音、IG Reels這些平台對他們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另外在職場態度上,98年出生的Z世代也跟前輩們很不一樣。他們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會為了加班費拼命工作,反而更在乎自我實現和公司價值觀是否契合。這種轉變讓很多企業主管覺得很難適應,但其實這反映的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畢竟他們成長在相對富裕的環境,物質需求不像前幾個世代那麼強烈。
最近在PTT和Dcard上常看到有人問「98年出生的台灣人現在都在做什麼工作?」,這批26歲的年輕人剛出社會沒幾年,正處於職場摸索階段。從身邊朋友和網友分享來看,他們的就業選擇相當多元,有人選擇穩定路線,也有人勇敢追夢,整體來說反映了這個世代的職場價值觀。
先來看最常見的幾種工作類型,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和民間求職平台數據,98年次畢業生的就業分佈大概是這樣:
行業類別 | 比例 | 代表性職位 |
---|---|---|
科技業 | 28% | 工程師、PM、測試員 |
服務業 | 23% | 餐飲店長、櫃檯、門市 |
金融業 | 15% | 銀行櫃員、保險業務、會計 |
自由工作者 | 12% | 接案設計師、文字工作者 |
公職/國營事業 | 10% | 初等考試、台電雇員 |
其他 | 12% | 健身教練、直播主等 |
身邊幾個98年次的朋友現況蠻有意思的。阿明在竹科當設備工程師,每天輪班但薪水不錯;小美畢業後在百貨公司當櫃姐,最近轉行做電商小編;最特別的是大學同學阿凱,原本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去年辭職跑去開早午餐店,雖然累但說比坐辦公室開心多了。這世代很多人不再追求傳統「穩定工作」,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數位原生代的優勢也反映在職場上。不少98年次年輕人把社群經營當副業,IG上追蹤破萬的網紅朋友就在接業配,每個月多賺2-3萬外快。還有人白天上班晚上開直播,或是用ChatGPT接案幫企業寫文案。這種斜槓模式在他們這代特別普遍,跟我們以前畢業就想找份正職的觀念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