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 簡述 |
---|---|
起源 | 源自古越語,後簡化為中文 |
起始 | 可能始於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 |
紀年 | 由兩者組合搭配成六十對,形成了六十甲子週期 |
循環 | 以一週期為六十年,因此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來形容 |
初始含義 | 古代稱榦枝,有主幹分枝之意 |
歷史 | 在古代中國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對研究歷史相當有助 |
紀月 | 除月建外,月幹在中國歷史研究中並不普遍,在八字中則較常使用 |
紀日 | 至少始於《春秋》所記的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日食 |
公元紀年 | 以下丙寅年六十月幹紀年後有天干地支:公元元前1919年開始 |
循環 | 六十週期後大致合2個月一週期,週而復始、循環下去 |
日本使用 | 簡稱“干支”,用來表示“年”而非“時” |
預測 | 日本人用干支來預測當年的經濟運勢和測算人的性格 |
例子 | 2017年是酉(雞)年,2018年戌(狗)年 |
天干十二支:中國傳統曆法的基石
天干十二支作為中國傳統曆法的基石,在數千年來對東方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符號不僅用於計算時間,也廣泛應用於傳統文化、風水學和命理學等領域。


天干
天干共有十個符號,分別為:
序號 | 天干 | 拼音 | 注音 |
---|---|---|---|
1 | 甲 | jiǎ | ㄐㄧㄚˇ |
2 | 乙 | yǐ | 乙ˇ |
3 | 丙 | bǐng | ㄅㄧㄥˇ |
4 | 丁 | dīng | ㄉㄧㄥ |
5 | 戊 | wù | ㄨˋ |
6 | 己 | jǐ | ㄐㄧˇ |
7 | 庚 | gēng | ㄍㄥ |
8 | 辛 | xīn | ㄒㄧㄣ |
9 | 壬 | rén | ㄖㄣˊ |
10 | 癸 | guǐ | ㄍㄨㄟˇ |
十二支
十二支則包含十二個符號,代表十二地支:
序號 | 地支 | 拼音 | 注音 |
---|---|---|---|
1 | 子 | zǐ | ㄗˇ |
2 | 醜 | chǒu | ㄔㄡˇ |
3 | 寅 | yín | ㄧㄣˊ |
4 | 卯 | mǎo | ㄇㄠˇ |
5 | 辰 | chén | ㄔㄣˊ |
6 | 巳 | sì | ㄙˋ |
7 | 午 | wǔ | ㄨˇ |
8 | 未 | wèi | ㄨㄟˋ |
9 | 申 | shēn | ㄕㄣ |
10 | 酉 | yǒu | ㄧㄡˇ |
11 | 戌 | xū | ㄒㄩ |
12 | 亥 | hài | ㄏㄞˋ |
天干地支組成六十甲子
天干和十二支按順序組合,形成六十個不同的符號,稱為「六十甲子」。例如,甲子、乙丑、丙寅……辛亥、壬子。六十甲子循環往復,形成中國傳統曆法的基本週期。
天干地支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天干十二支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 傳統節日: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與特定天干地支相配對。
- 姓名取名: 根據八字排算,天干地支用於推算名字中對應的五行屬性。
- 風水學: 天干地支與方位、時間等因素相結合,形成風水學中的「五行」理論。
- 命理學: 四柱八字命理學中,天干地支用於預測一個人的八字五行,並推算運程。
天干十二支在現代應用
雖然現代社會多使用公元紀年和西元曆法,但天干十二支仍保留在某些方面:
- 民間信仰: 擇日、安神等民間信仰習俗中,天干地支仍被用於選擇吉日。
- 傳統藝術: 戲劇、書法等傳統藝術中,天干地支符號偶爾會出現。
- 文化遺產: 天干十二支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推動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
延伸閲讀…
天干和地支
天干地支(中國古代紀年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