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品質與住宅結構
建築法規制定的新式建築有相當的安全性,但在民間仍往往認為鋼筋量越多越好。實際上,這並不全然正確。


鋼筋量與建築品質
建築師通常會希望柱樑尺寸不要過大,而結構技師也因此會設計較小的柱樑尺寸,避免壓迫室內空間。然而,這可能會導致鋼筋量增加,有時甚至多到一支小柱子也塞不下。
鋼筋間距與混凝土包覆
結構設計時,鋼筋之間的間距有一定標準,例如至少需有一根鋼筋直徑的距離,以便混凝土能充分包覆鋼筋。但實際上,鋼筋通常是嚴絲合縫地排列在一支柱子中,誤差極小。現場組裝時難以避免誤差,因此業界會設定誤差容許值。
施工品質的重要性
比鋼筋量更重要的是施工品質。例如,適當的施工品質比大量配筋重要得多。而且,如果兩根鋼筋沒有間距,混凝土就無法包覆鋼筋,將造成嚴重問題,甚至比鋼筋減少更為嚴重。
特殊工法與施工品質
建商常標榜特殊工法,但實際上施工品質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最難以控制的。比如「柱中柱」和「一筆箍」工法能確實提升施工品質和強度。此外,「一筆箍」工法能減少傳統工法的鋼筋斷點,是一個相對兩全其美的作法,但成本也較高。
消費者如何辨識施工品質
如何辨識建築的施工品質,是一個消費者難以解決的課題。目前並無明確的辦法讓消費者辨識,只能小心選擇建商和地主任,並尋求專業的協助。
鋼筋撿料知識
市面上有開設鋼筋撿料課程,可培養自行檢視鋼筋品質的能力。此外,可購買「建築鋼筋施工圖應用實務」等書籍,瞭解相關知識。
結構類型與耐震度
成屋的材料工法通常不易從外觀辨別,選擇住宅時可從結構類型推測其耐震度。專家建議避免選擇有「轉彎」型的住宅社區,因為這些房型在遇到地震時,耐受力較差。
選擇指標 | 耐震度 |
---|---|
柱中柱結構 | 較佳 |
一體成形鋼筋 | 較佳 |
L型、T型、U型結構 | 較差 |
柱中柱缺點:結構安全、施工難度和成本效益考量
柱中柱結構是一種複合結構系統,由內部鋼筋混凝土柱和外部混凝土柱組成。儘管它具有許多優點,但柱中柱結構也存在一些缺點,需要考慮。
延伸閲讀…
省力中柱真的沒有缺點嗎?
中柱派vs側柱派掀兩派論戰車行老闆曝「停車潛規則」
結構安全
- 地震時產生共振:柱中柱結構由兩個不同材料的柱子組成,這可能導致在強烈地震期間產生共振效應,對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威脅。
- 鋼筋混凝土柱抗震性低:內部的鋼筋混凝土柱在軸向受力下具有較高的承載力,但在彎曲和剪力作用下表現較差,可能會影響地震時的結構抗震性能。
施工難度
- 施工複雜且耗時:柱中柱結構的建造涉及兩個柱子的同時施工,這增加了施工的複雜性和延遲工程進度。
- 對施工精度要求高:為了確保兩個柱子的位置和對準準確,施工過程中需要高度的精度,這可能會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
成本效益
- 材料成本高:柱中柱結構使用兩種不同的材料,即鋼筋混凝土和混凝土,這導致材料成本比傳統混凝土柱結構更高。
- 施工成本高:由於施工的複雜性和精度要求,柱中柱結構的施工成本也比傳統結構更高。
- 使用空間受限:外部混凝土柱會佔用建築物內部可用的空間,這可能會限制室內空間的佈局和利用。
表格總結
類型 | 缺點 |
---|---|
結構安全 | 地震時共振、鋼筋混凝土柱抗震性低 |
施工難度 | 施工複雜耗時、對施工精度要求高 |
成本效益 | 材料成本高、施工成本高、使用空間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