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國旗】揭秘大清帝國國旗的謎團,見證黃龍旗的歷史變遷

【大清帝國國旗】揭秘大清帝國國旗的謎團,見證黃龍旗的歷史變遷

黃龍旗:晚清中國的國旗

~~引言~~

黃龍旗作為大清帝國的正式國旗,彙集了清朝的文化遺產和與西方世界的互動。本文將探討它的起源、演變和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背景~~

大清帝國國旗 Play

鴉片戰爭迫使清朝接觸西方的國旗概念,促使中國政府考慮制定自己的國家象徵。英國海軍的一起衝突凸顯了明確標識中國官船的必要性。

~~三角黃龍旗~~

最初,黃龍旗採用三角形,象徵著皇帝的權威。然而,它僅用於政府和海軍船隻,並被稱為「中國旗式」。

大清帝國國旗

~~長方形黃龍旗~~

1890年,清政府發現西方國家的國旗都是長方形的,於是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

~~設計~~

黃龍旗的設計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傳統。它是以正黃色為底,藍色龍戲紅珠,圖案象徵著清朝的權力。

~~意義~~

黃龍旗不僅是中國的國旗,也是清帝國皇帝的象徵。它代表了「朕即國家」的理念,體現了皇帝對國家的絕對權力。

~~影響~~

黃龍旗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黃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尊貴,龍則代表著權力和財富。

~~消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黃龍旗也被五色旗取代。

~~時間線~~

  •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接觸國旗概念。
  • 1862年:三角黃龍旗開始用作官船標誌。
  • 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定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 1890年:黃龍旗改為長方形。
  • 1912年:清朝被推翻,黃龍旗由五色旗取代。

~~進階資訊~~

條 目 資 料
中 文 名 稱 黃龍旗
英 文 名 稱 Imperial Dragon Flag
形 狀 三角形(前期)、長方形(後期)
顏 色 正黃色底
圖 案 藍色龍戲紅珠
使 用 範 圍 官方船隻、海軍、外交場合
意 義 象徵皇帝權威,體現「朕即國家」理念
設 計 靈 感 正黃旗旗幟、中國傳統文化
通 用 時 期 1862-1912年
替 代 五色旗

大清帝國國旗

引言

大清帝國國旗,又稱為「黃龍旗」或「金龍黃旗」,是清朝時期代表國家和皇室的旗幟。它承襲了中國傳統的龍紋旗幟,並融入了滿族的文化元素,成為大清帝國重要的象徵之一。

歷史沿革

黃龍旗的起源可追溯至後金時期。當時,努爾哈赤將原有的紅、藍、白、黃四色旗幟,改為紅、黃、藍、白四色旗幟,並在天命九年(1619年)設立了黃色正黃旗。正黃旗是努爾哈赤及其子皇太極的直屬旗幟,地位十分尊崇,旗中使用黃色的龍紋旗幟。

1644年,順治帝率領清軍入關,建立大清帝國。黃色的龍紋旗幟作為正黃旗的旗幟,逐漸演變為大清帝國的國旗。

旗幟設計

大清帝國國旗為長方形,呈黃色底色,中央繪有一條金色的龍。龍首正對前方,口銜瓔珞,龍身蜿蜒,身體上有四個爪。旗幟的四邊飾有藍、綠、紅、白四色邊框,代表清朝的四色旗。

邊框顏色 象徵
藍色
綠色
紅色 西
白色

使用與象徵意義

大清帝國國旗主要用於官方場合,如出使外國、舉行典禮、飄揚於官署和軍營中。它代表著大清帝國的國家主權和皇室威嚴。

黃龍旗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黃色象徵著尊貴和皇權,龍則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神聖不可侵犯。整面旗幟體現了大清帝國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

延伸閲讀…

黃龍旗

黃龍旗_百度百科

影響與傳承

大清帝國國旗不僅是清朝統治時期的象徵,對後世的影響也十分深遠。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沿用了黃底青天白日的旗幟作為國旗,其設計靈感部分來自大清帝國國旗。同時,龍紋元素也在後續的中國國旗設計中得到傳承,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五星周圍的四顆小星。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