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中謎女結良緣
昔日,讀書郎葛其量寄居盧州,家境清寒。於上元佳節,量漫步街市,適逢一書肆,藏書甚豐。店中有一絕色女子,名喚蔡曼錦,乃書肆主蔡良之女。蔡良曾言,若有俊才能對出白鶴洞之仙對,便可與其女結緣。
一日,量再次訪書肆,巧遇曼錦與其友人。曼錦欲以書相贈,量卻堅持付錢。為此,二人約定,若量能背誦店家藏書之一則故事,則書可相贈。量才思敏捷,遂如願得書。
曼錦相邀量至家中用餐。用餐時,蔡良提出仙對:”日月會朔,生成天上之明。”量不假思索,應對曰:”女子並肩,湊合堂下之好。”蔡良大喜,將曼錦許配予量。


不料,中元節時,南蠻殘兵襲擊盧州。城內守軍固守城池,城外百姓遭殃。量與曼錦在戰亂中失散,從此天各一方。
人物 | 身份 |
---|---|
葛其量 | 寄居盧州的讀書郎 |
蔡曼錦 | 書肆主蔡良之女 |
蔡良 | 書肆主,曼錦之父 |
楊文廣 | 打敗南蠻殘兵的將領 |
三元會:明清時期的秘密結社
前言
三元會,又稱天地會、洪門,是明清時期中國民間秘密結社的重要組織之一。其名源自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三元」,指天、地、人三才,反映了會眾對天地人合一的崇拜。三元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在社會動盪的年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起源與發展
三元會的起源有多種説法,但普遍認為與明末的抗清組織有關。萬曆年間,福建、廣東一帶出現「三合會」,以反對明末腐敗政府為目的。清朝入關後,三合會轉為反清活動,逐漸發展為三元會。
清初,三元會在新興的秘密結社天地會中佔據主導地位。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組織嚴密,影響力遍佈全國各地。到了乾隆年間,清廷大力鎮壓秘密結社,天地會被迫分崩離析,三元會則保留下來。
組織結構與教義
三元會嚴守保密原則,其組織結構十分嚴密。會眾分為「內門」與「外門」,內門成員掌握核心機密,外門成員主要負責外圍活動。會中有「香主」、「紅棍」、「黑棍」等職位,負責管理和指揮會眾。
三元會的教義融合了民間信仰、儒家思想和江湖文化。會眾尊奉「關公」為祖師爺,並信奉「急公好義、扶危濟困」的原則。會中設有「公堂」,定期進行教化和審判,維護會內秩序。
抗清活動
三元會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在各地組織抗清活動。康熙年間,三元會參與了三藩之亂和鄭成功反清軍的活動。清廷平定叛亂後,對三元會進行嚴厲鎮壓,但未能完全消滅其勢力。
乾隆年間,三元會逐漸轉向暗中活動。會眾化名為商人、農民或其他行業的社會人士,隱藏於民間。同時,三元會與白蓮教、八卦教等其他秘密結社結成同盟,伺機而動。
社會影響
三元會的存在對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在民間傳播反清復明思想,動搖了清廷的統治基礎。此外,三元會也參與了社會互助、維護治安等活動,在某些地區發揮了正面作用。
然而,三元會的秘密性質和暴力傾向也帶來負面影響。會眾往往利用三元會從事走私、販毒等非法活動,破壞社會秩序。同時,三元會的教義崇尚江湖情義,容易滋生幫派械鬥和仇殺。
衰落與餘波
清末民初,三元會日益衰落。辛亥革命後,清廷覆滅,三元會的復明宗旨失去意義。同時,現代化的社會制度和法制建設對於秘密結社的生存空間產生了擠壓作用。
儘管如此,三元會的餘波仍然存在。民國時期,三元會的會眾流散各地,組建起各種幫派組織。這些組織既有反封建反軍閥的進步傾向,也有參與社會黑暗面的負面行為。時至今日,三元會仍然存在於一些地區,影響著社會安定。
結語
表格:三元會重要人物
人物 | 職位 | 年代 |
---|---|---|
陳近南 | 香主 | 康熙 |
朱洪英 | 紅棍 | 康熙 |
萬雲龍 | 黑棍 | 雍正 |
陶成章 | 香主 | 清末 |
黃興 | 香主 | 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