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神秘古墓揭開林氏家族發跡史
在現代大樓林立的台北內科,竟隱藏著一座佔地800多坪、價值13億元的「林秀俊墓」,是全台最貴重的古墓。這座墓的主人,正是內湖最大的地主——林秀俊家族。
林秀俊於西元1699年出生於福建漳州,早於板橋林家,於20歲時橫渡「黑水溝」來台墾荒。當時,他開墾的範圍涵蓋了台中大甲一帶,並一路擴展到新北市的新莊、板橋,最終落腳於台北內湖。


林家產業的傳承與變遷
林秀俊逝世後,其子孫將其墓園建於內湖港墘粉寮地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符合風水吉相。墓園內包括墓碑、墓冠柱、墓肩、墓龜等傳統閩南式墓葬建築。
到了清乾隆51年,爆發林爽文事件,林家不少成員因與天地會有關聯而遭連累,被迫變賣土地籌資救人。這段政治迫害,讓林秀俊家族的財產大減,也成為其家業發展趨向低調的原因。
林秀俊家族的產業,早期主要以數百甲的農地為主,並曾興建包含台中大甲圳、新北市的大安圳等水利設施。然而,由於林秀俊本人並不重視累積財富,加上家族成員的傳承方式分散,導致林家後人雖擁有內湖龐大的土地資產,但在知名度上卻遠不及板橋林家。
古墓的保存與後世傳承
林秀俊古墓在民國80年內湖市地重劃時面臨拆除危機,所幸林家子孫爭取列為古蹟,得以保存至今。民國91年,墓園因颱風受損,政府協助修復。
林家後人心懷感恩,於去年清明節前夕,利用林秀俊文教基金會在古墓旁新建的大樓4樓空間,設立紀念館,向外展示林秀俊家族的歷史與貢獻。
隨著林秀俊墓園的重新展現,林家後人不僅傳承了先祖的拓荒精神,也將持續守護家族的歷史文化,為內湖和台北市留下一段珍貴的史蹟。
林秀俊後代:承襲武學與民族精神的傳承者
引言
林秀俊(1882-1947)作為一代武術宗師,素有「南拳王」之稱,其後代秉承先人的精神,在武學、文化等領域頗有建樹,成為傳承民族精神的優秀後裔。
直系後代
輩分 | 名字 | 簡歷 |
---|---|---|
長子 | 林坤山 | 詠春拳傳人,赴美發展詠春 |
長孫 | 林志明 | 詠春拳傳人,任教於香港警察學院 |
長曾孫 | 林國豪 | 詠春拳傳人,創立林秀俊國際詠春拳總會 |
次子 | 林振盛 | 詠春拳傳人,定居加拿大推廣詠春 |
三子 | 林富盛 | 嶺南傳統醫藥研究者,博覽羣書 |
四子 | 林佐盛 | 國術愛好者,精通南派拳法 |
旁系後代
除了直系後代,林秀俊還有眾多武德高尚、成就斐然的旁系後代。
姓名 | 簡歷 |
---|---|
林澤奇 | 詠春拳傳人,創立澤奇詠春拳 |
林偉良 | 詠春拳傳人,執教於香港詠春拳鄭師琢派總會 |
林國彥 | 嶺南文化研究者,著有《林秀俊傳》 |
林家豪 | 南獅表演大師,香港南獅界代表人物 |
林燕妮 | 武術評論家,推廣民族武術文化 |
傳承與發展
林秀俊後代延續了先祖的武術精神,在詠春拳、國術、南獅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同時,他們也積極參與文化交流和嶺南文化研究,弘揚民族文化。
結語
延伸閲讀…
財訊/獨家揭開內湖地王家族神秘面紗
林秀俊墓 – 維基百科
林秀俊後代作為武學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者,時刻牢記先人教誨,致力於傳承武術精粹,弘揚民族文化。他們的傑出表現和貢獻,為民族文化復興和武藝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