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分佈與成因剖析
導言
氣候分佈受多重因素影響,形塑中國氣候的多樣性。本文探討中國氣候類型與分佈,並分析其成因,提供對中國氣候綜合性的認識。
氣候類型及分佈


熱帶季風氣候
分佈於中國南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年積温高於8000℃,最冷月氣温不低於15℃,極端最低氣温多年平均不低於5℃,終年無霜。
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佈於中國華南大部分地區和華東地區。年積温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氣温0-15℃,夏季氣温相當高(年均温≥25℃至少持續6個月),冬季氣温相當低。
暖温帶季風氣候
分佈於中國華北地區。年積温3000-4500℃之間,最冷月氣温介於-28–0℃,夏季年均温多數仍超過22℃,但超過25℃的已較少見,氣候較為涼爽。
高原山地氣候
分佈於青藏高原。年積温低於2000℃,年均温低於10℃,最熱月氣温也低於5℃,甚至低於0℃。氣温日較差大而年較差較小,但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
温帶大陸性氣候
廣義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温帶沙漠、草原及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上僅指濕潤的後兩種氣候,主要分佈於中國北緯40°以北的內陸地區。這些地區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氣温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
熱帶雨林氣候
分佈於中國南沙羣島。全年高温多雨,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温28-30℃,年降水量超過2800毫米。
氣候成因因素
緯度
中國位於中緯度,南北緯度跨度大,以中緯度氣候為主體。
海陸格局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東亞季風。
地形
中國山地眾多且高大,走向複雜,對氣團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種作用,致使氣候分異複雜。
下墊面影響
中國地理空間下墊面環境複雜多樣,形成許多特徵典型的地方性氣候。
洋流影響
中國近海以黑潮暖流為主體,對過境氣團有增温增濕的作用,加強了夏季風的勢力。
青藏高原影響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勢高峻,對中國氣候形成產生巨大影響,包括阻擋氣流、形成高原季風、改變氣壓場、影響氣温分佈等。
結論
中國氣候受多種因素交互作用影響,形成多樣且複雜的氣候類型和分佈格局。 understanding the climate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
中國氣候分佈圖
中國氣候分佈圖是展示中國不同地區氣候特徵的地圖。它顯示了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時數等氣候要素的空間分佈,並有助於理解中國複雜多樣的氣候格局。
氣候類型
中國幅員遼闊,地勢複雜,受不同氣候因素影響,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根據中國氣候分佈圖,可將中國氣候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降水分佈
中國降水分佈受季風影響明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北方的蒙古高原、新疆等地區小於250毫米,黃河中上游大部分地區為250-500毫米,青藏高原為500-1000毫米,長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區為1000-2000毫米,台灣島東部及海南島南部為2000毫米以上。
日照時數分佈
中國日照時數分佈與降水分佈相反,北方日照時數多於南方。年日照時數,東北地區為2800-3000小時,華北地區為2500-2800小時,長江流域為2000-2500小時,華南地區為1800-2000小時,青藏高原地區為2500-30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