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邨:一個充滿仁義與美德的屋邨
[平田邨(英語:Ping Tin Estate)位處於香港觀塘區藍田,是一處令人心生感動的公共屋邨。]它的前身是徙置事務處鹹田徙置區第 16 至 24 座,於 1972 至 1974 年間陸續興建完成。


1985 年,第 17 座被發現混凝土強度過低,僅為標準值的 6.20 兆帕斯卡,遠低於規定的 20 至 30 兆帕斯卡。隨後,第 22 座也被發現強度不足,只有 34%。基於安全考量,第 17 座在 1988 年被迫拆除,而第 20 至 24 座以及第 16、18 和 19 座則分別於 1992 年和 1994 年拆除,這些樓宇的壽命僅有 16 至 22 年。
隨後,第 21 至 24 座重建為平信樓、平仁樓、平旺樓、平誠樓和平田商場,並於 1997 年竣工。第 16、18 和 19 座則重建為平真樓、平善樓、平美樓、服務設施大樓和藍田循道衞理小學,於 1998 年完工。原有的第 20 座被重建為聖公會李兆強小學,也於 1998 年完工。
平田邨的屋邨規劃於 1994 年由房委會和房屋署建築師啟動,並於 1997 至 1998 年分階段落成。屋邨內樓宇的命名別具匠心,體現了仁慈、誠信、真實、善良和美好等傳統價值觀。
平田邨不僅提供住宅,還設有停車場、安老院和天橋通道,連接至啟田商場。此外,這裡還有一座長者住屋大樓,採用內向合院式設計,讓住户享有寧靜的居住環境。大樓內部燈光柔和,配備按鈕式緊急警鐘,營造出温馨的居家氛圍。
平田邨是一個富有仁愛與美德的屋邨,它以其質樸與貼心的設計,為居民提供了一個舒適宜居的家園。
項目 | 説明 |
---|---|
前身 | 鹹田徙置區第 16 至 24 座 |
落成時間 | 1997 至 1998 年 |
命名靈感 | 中國儒家價值觀(五常、真善美) |
特色設施 | 長者住屋大樓、安老院、天橋通道 |
意義 | 突顯傳統美德、提供温馨宜居的家園 |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空間配置與居住環境探討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清晰展現了樓宇的空間配置,為我們提供了瞭解當時居住環境的寶貴資訊。
基本資訊
平田邨平真樓為香港一座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涌平田。樓宇於1960 年代落成,共有 14 層,每層設有 4 個單位。
空間配置
房間 | 面積 (平方米) | 用途 |
---|---|---|
客廳 | 15.6 | 家庭活動、會客 |
廚房 | 4.2 | 烹飪、儲物 |
廁所 | 2.4 | 衞浴 |
卧室 1 | 9.9 | 主卧室 |
卧室 2 | 7.2 | 子女房 |
從平面圖中可見,平真樓的單位空間設計緊湊,強調功能性。客廳作為家庭生活的主要場所,面積較大;而廚房和廁所則較小,以滿足基本需求。兩個卧室均面向陽光照射良好的方向,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
居住環境
當時的平田邨平真樓居住環境反映了香港公屋發展的初期階段。
- 人口密度高:每個單位平均居住人數約為 6 人,人口密度較高。
- 衞生條件有限:公共廁所設於每層樓的走廊,衞生條件較差。
- 空間侷促:整體生活空間狹窄,家庭成員活動較受限制。
- 通風採光良好:單位均設有窗户,通風採光良好,居住環境較為舒適。
今日意義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已成為香港公共屋邨歷史的重要記錄。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的居住環境,也見證了香港公屋發展的進步。透過研究平面圖,我們可以瞭解公共屋邨在滿足社會住房需求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結論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為我們提供了對香港公共屋邨空間配置和居住環境的獨特見解。它展現了早期公屋設計的侷限性和發展的可能性,並提醒我們公共住房在促進社會公平與改善民眾生活條件方面的重要意義。
延伸閲讀…
朋友獲派平田邨平真樓13室 – 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藍田平田邨平真樓- Normal Design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