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圖】太極圖的奧妙:陰陽交融,天地合一

【太極 圖】太極圖的奧妙:陰陽交融,天地合一

太極之奧秘

一、太極的起源與流變

傳説太極圖源自宋朝隱士陳摶,原名《無極圖》。其後輾轉傳承,至周敦頤撰寫《太極圖説》,闡明其奧義。今所見太極圖據傳即為周敦頤所傳。

二、道教與太極

太極 圖 Play

道教認為太極為宇宙原始秩序,從無極生出,化生萬物。圖示中,圓圈代表太極,陰陽魚象徵陰陽二氣的運動變化。

三、《易經》中的太極

《易經》提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説,認為太極是八卦之始,由太極一分為二,形成陰陽兩儀。

太極 圖

四、儒家與太極

儒家亦認同太極為陰陽變化之理,認為宇宙運行遵循陰陽之道。兵法中亦有「形兵之極,至於無形」之語,強調太極的至高無形之境。

五、無極與太極

宋代道教思想家以「炁」區分先後天之氣,認為「炁」為無極,而「氣」為太極,其意義有所區別。

六、「陰陽魚」與「太極圖」

「陰陽魚」常被誤認為「太極圖」,實則有別。太極本為陰陽未分之混沌狀態,而陰陽魚則表現陰陽分明的兩儀。

七、太極圖的讀法

《無極圖》從下而上,代表內丹修煉的逆行之路。而《太極圖》則從上往下,象徵大道化萬物之順行。

八、《太極圖説》的詮釋

周敦頤在《太極圖説》中,將太極闡釋為「無形而有質」,強調其無極而生萬物的本質。

九、朱熹的改動

朱熹在註解《太極圖説》時,刪去「自」字,改為「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非太極之上之本原。此舉抹去了太極的出自道教的淵源。

十、太極圖的意義

太極圖不僅是陰陽交錯的圖案,更藴含著宇宙萬物的奧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象徵。

附錄:太極圖演變表

圖案 名稱 起源 讀法 意義
無極 宋朝處士陳摶 從下而上 內丹修煉之理
陰陽魚 太極圖 / 陰陽魚 趙撝謙的《六書本義》 從上往下 陰陽二氣
日月同輝圖 太極圖 宋朝 / 明末 天地之理

參考文獻:

  1. 《太極圖説》
  2. 《六書本義》
  3. 《易經》
  4. 《道藏》

太極圖解析及其在儒釋道中的應用

太極圖,又稱陰陽魚圖,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種圖形符號,它描述了宇宙中相反而相成的兩個力量——陰(黑色)和陽(白色)的相互作用和轉化。

太極圖的起源

太極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最早見於《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對太極圖進行了深入闡釋,才正式確定了太極圖的圖形形式。

太極圖的構成

太極圖由一個圓形組成,圓圈分為黑色和白色兩半,兩者之間有一個曲線將它們分隔開來。黑色代表陰,白色代表陽。曲線位於圓的兩極,代表著陰陽的相互交融和轉化。

太極圖在儒釋道中的應用

太極圖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符號,它也在儒釋道三家思想中得到廣泛應用。

儒家:儒家將太極圖視為萬物本源,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太極中陰陽兩氣所化生。孟子提出”萬物皆備於我”的説法,認為人的本性中也包含著太極陰陽。

道家:道家將太極圖視為道的象徵,認為太極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和終極。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説法,強調了陰陽和諧的重要性。

佛教:佛教將太極圖視為圓滿覺悟的象徵,認為太極圓滿無缺,代表著涅槃的境界。禪宗祖師慧能提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説法,強調了破除對太極圖的執著。

太極圖的哲學意義

太極圖的哲學意義豐富而深刻,它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

延伸閲讀…

太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259 幅太極圖插畫檔、美工圖案、卡通及圖標 – Getty Images

哲學思想 內涵
陰陽互為依託 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兩氣相互作用所產生,缺一不可。
陰陽動態轉化 陰陽兩氣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轉化過程中,相互消長,保持著宇宙的平衡。
陰陽循環不已 陰陽迴圈往復,永無止境,體現了宇宙的生生不息。
陰陽和諧統一 陰陽兩氣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只有維持和諧統一才能使宇宙萬物正常運行。

太極圖在現實中的應用

太極圖不僅具有哲學意義,它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 科學:太極圖可以用來解釋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如物體的運動、能量的轉化等。
  • 醫學:太極圖中的陰陽思想被應用在中醫中,用於診斷疾病和指導治療。
  • 藝術:太極圖常被用作藝術品中的裝飾元素,寓示著和諧與平衡。
  • 武術:太極拳中運用太極圖的陰陽動態轉化原理,講究”柔中寓剛,動中有靜”,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以柔克剛效果。

總之,太極圖是一個內涵豐富、應用廣泛的哲學符號,它體現了中國古代先賢對宇宙萬物深刻的理解,並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