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口腔健康小常識
新生兒口腔中常見的白色斑塊,令新手父母焦慮不已。以下分類表格將幫助您區分常見的口腔狀況:


疾病 | 特徵 | 治療 |
---|---|---|
珍珠瘤 | 白色斑點,位於牙齦或上顎,無痛感 | 無需治療,會自行消失 |
鵝口瘡 | 白色網狀斑塊,位於口腔粘膜或舌頭,擦拭不掉 | 抗真菌藥物 |
口腔清潔的重要性
即使新生兒沒有牙齒,也要注意口腔清潔。餵食後用濕布清潔牙齦,有助於清除奶垢和預防鵝口瘡。
長牙的徵兆
大多數寶寶在3至9個月大時開始長牙。常見症狀包括易怒、煩躁、流口水和食慾不振。這些症狀通常會在長牙後自行消失。
其他注意事項
- 若寶寶長牙過程出現發燒、嘔吐或腹瀉,應諮詢醫生。
- 使用奶嘴時,選擇安全的產品並定期檢查是否有損壞。
- 寶寶吮吸拇指或奶嘴是正常的,通常會在3至4歲時自行停止。
- 若寶寶長大後仍有吮吸習慣,可能會影響成年後的牙齒健康,應與牙醫討論戒除方法。
1 歲珍珠瘤:新生兒常見良性腫瘤
1 歲珍珠瘤是一種在新生兒中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男嬰,通常在出生後不久發現。
病因與病理
1 歲珍珠瘤的病因為不明,但可能與胎兒發育過程中某些激素的異常分泌有關。腫瘤主要由角質化上皮細胞組成,外觀為白色或黃色的丘疹,直徑約 1-5 mm,可能單發或多發。
臨牀症狀
1 歲珍珠瘤通常位於生殖器部位,最常見於陰莖的龜頭或冠狀溝,約佔 90% 以上。其他可能發生部位包括陰囊、陰唇、會陰等。
腫瘤通常無症狀,但如果較大或數量較多,可能引起以下症狀:
- 排尿疼痛
- 局部異物感
- 感染(如果腫瘤破裂)
診斷
1 歲珍珠瘤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臨牀檢查。醫師會根據腫瘤的外觀和位置,懷疑珍珠瘤的可能性。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需要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以確認診斷。
治療
1 歲珍珠瘤通常不需要治療。絕大多數的腫瘤會在嬰兒出生後 6-12 個月內自行消退。
如果腫瘤較大或引起症狀,醫師可能會考慮以下治療方式:
- 雷射治療:用雷射將腫瘤燒灼去除。
- 電燒灼術:用電燒的方式破壞腫瘤。
- 冷凍治療:用液態氮將腫瘤冷凍至壞死。
預後
1 歲珍珠瘤的預後良好。絕大多數的腫瘤會自行消退,不會留下疤痕或其他後遺症。
表格:1 歲珍珠瘤的症狀、診斷和治療
症狀 | 診斷 | 治療 |
---|---|---|
排尿疼痛 | 臨牀檢查 | 通常不需要,或雷射、電燒灼或冷凍治療 |
局部異物感 | ||
感染(如果腫瘤破裂) | 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
注意事項
如果嬰兒出現生殖器部位的異常腫瘤,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檢查,以排除珍珠瘤或其他可能疾病的可能。
延伸閲讀…
珍珠瘤epstein pearl – 兒童牙科黃渝聖醫師
嬰兒珍珠瘤 – 兒科醫師的工作筆記 許志煌醫師- 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