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近代中國的關鍵人物
前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本名瑞元,字介石,生於浙江奉化(1887-1975)。他受孫中山提拔,於民初政界嶄露頭角,後繼承孫遺志領導國民黨達半世紀。


蔣中正曾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領國民政府軍隊北伐,於1928年統一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領導全國軍民抵抗侵略,並在太平洋戰爭中擔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抗戰勝利後,蔣中正當選中華民國首任總統,並頒布憲法,開啓憲政時代。隨後因國共內戰爆發而引退。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蔣中正復行視事,並連任多屆總統,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
儘管蔣中正於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其政治手腕和獨裁統治也備受爭議。1975年,蔣中正逝世於台北官邸,享年87歲。
蔣中正常用稱呼
地區 | 稱呼 |
---|---|
中國大陸 | 蔣介石、蔣委員長 |
台灣 | 蔣中正、中正、介石 |
蔣中正生平歷程
年份 | 事件 |
---|---|
1975年 | 病逝台北 |
1949年 | 國民政府遷台 |
1945年 | 發動民主改革 |
1943年 | 連任第三任總統 |
1940年 | 連任第二任總統 |
1937年 | 領導抗日戰爭 |
1936年 | 西安事變 |
1930年 | 發起組建聯合國 |
1928年 | 統一中國 |
1925年 |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
1923年 | 黃埔軍校校長 |
1918年 | 加入同盟會 |
將介石: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
生平簡介
將介石(1887-1975),字蔣中正,是中華民國的軍事家、政治家,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總裁等職務,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早年經歷
將介石出生於浙江奉化,1906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23年建立黃埔軍校,培養國民黨軍隊骨幹。1925年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將介石任總司令。
北伐與統一
北伐期間,將介石統一中國大部分地區,結束了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1927年成立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國共內戰
將介石與中國共產黨曾合作北伐,但1927年後分道揚鑣。將介石發動一系列剿共戰爭,企圖消滅共產黨。
抗日戰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將介石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領導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
國府遷台與晚年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再起。國軍節節敗退,將介石率領國民政府遷往台灣。在台灣,將介石繼續擔任總統,實施戒嚴,直到1975年去世。
評價
將介石一生功過參半。他統一中國結束軍閥混戰,領導抗日戰爭,但同時也發動剿共戰爭,實施戒嚴,制止民主化進程。
將介石長期把持國民黨大權,形成個人獨裁。其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腐敗無能,加劇了社會矛盾。
延伸閲讀…
蔣中正
第1~5任蔣總統中正先生
年表
年份 | 事件 |
---|---|
1887 | 將介石出生於浙江奉化 |
1906 | 加入同盟會 |
1923 | 建立黃埔軍校 |
1925 | 北伐開始 |
1927 | 成立國民政府 |
1927 | 國共分裂,發動剿共戰爭 |
1937 | 抗日戰爭爆發 |
1945 | 抗戰勝利,國軍接收台灣 |
1949 | 國共內戰結束,國府遷台 |
1975 | 將介石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