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神儀式:傳統習俗的尊重與慰藉
逝者安息、生者悼念,在台灣的喪葬文化中,有一項獨特的習俗——遮神。遮神,顧名思義,意為在搬運遺體時,以「米篩」或「紅紙」遮擋放置於家中的神明像與祖先牌位。


此習俗的緣由,一方面是出於對神明的敬重,認為神明不應看到人世離別的哀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往生者得以安然離去,不受任何幹擾。在遮神儀式開始前,家屬會先上香稟告神明與祖先,説明家中有人往生,並告知出殯時間。期間暫停早晚供香,待往生者走完最後一程後再恢復。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家中設置神明廳的比例逐漸降低,遮神儀式也日益罕見。然而,遮神的初衷,仍在尊重死者與神靈的意涵中流傳,見證了傳統習俗的衍變與傳承。
神明廳貼紅紙: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
神明廳貼紅紙是台灣常見的傳統習俗,其歷史悠久,象徵著求取神明的庇佑和祈福納吉。
貼紅紙的意義
在傳統信仰中,紅色象徵喜氣、吉祥和驅邪避兇。貼紅紙在神明廳具有以下含義:
- 表達對神明的敬意,祈求神明保佑闔家平安。
- 驅除穢氣和煞氣,營造一個神聖且祥和的空間。
- 祈福納吉,祈求神明的庇佑,保佑家宅興旺。
貼紅紙的注意事項
貼紅紙雖然是一項簡單的習俗,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留意:
事項 | 注意事項 |
---|---|
貼紙時間 | 農曆正月初一或十五日,或神明聖誕、進香日等吉日。 |
紙張選擇 | 使用新淨的紅紙,不可有破損或髒汙。 |
貼紙位置 | 神明廳神桌、香爐、供桌上,以及出入門等位置。 |
貼紙面積 | 大小適中,不可過大或過小。 |
貼紅紙的方式
貼紅紙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 直接貼法:將紅紙直接貼於物品表面,再用膠水或雙面膠固定。
- 剪裁貼法:剪裁紅紙成吉祥符號或文字,再貼於物品表面。
常見的吉祥符號
在貼紅紙時,經常會使用一些具有吉祥意義的符號,如:
- 卍字:佛教卍字,象徵吉祥如意、萬事如意。
- 囍字:象徵婚姻喜慶,常用於新婚或結婚紀念日。
- 祿字:象徵福祿壽喜,祈求財富亨通。
- 圓形:象徵天圓地方,祈求家宅圓滿。
隨著時代變遷,貼紅紙的習俗也有所變化,但其祈福納吉的寓意依然不變。在迎接新年或其他重大節日時,不妨在神明廳貼上紅紙,祈求神明的保佑,讓家宅平安興旺。
延伸閲讀…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為什麼神桌不需用紅紙遮擋神明 – YouTube
遮神有用嗎? 不遮對神明不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