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的意思】認識菩提:究竟是什麼?

【菩提的意思】認識菩提:究竟是什麼?

菩提心:覺悟之路上的明燈

菩提,梵語 “Bodhi” 的音譯,意指覺悟、智慧,涵蓋著斷絕煩惱、通達法性的究極智慧,亦指涅槃的境界。在佛教經典中,共有三種菩提,依解脱內容和修證階位而分:

聲聞菩提:僅斷除我見和執著,獲解脱生死輪迴之智慧,為遵循四聖諦、八正道等教法的聲聞弟子所得。

菩提的意思 Play

獨覺菩提:過去曾親近諸佛,後自悟緣法,斷除我見和執著,獨自證得解脱之智,為離羣獨處、不依師法的獨覺聖者所得。

佛菩提:除斷我見和執著外,亦破除無明,證得一切種智,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為發四宏誓願、修菩薩道的菩薩所得。

而菩薩修證佛菩提之路,分為五個階位:

菩提的意思

發心菩提:立下宏願,決意追求無上正等正覺。

伏心菩提:依止明師,修學波羅蜜法門,降伏煩惱,調伏心性。

明心菩提:深觀諸法緣起生滅,確立諸法虛妄、實相永恆的知見,開悟明心。

見道菩提:透過般若智慧,親證諸法實相,獲總相智和別相智。

無上菩提:通達諸法實相本性,完成見道位修學,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菩提心的修證與根性相關

根基利的修行者,能證佛菩提;中根者,證獨覺菩提;鈍根者,證聲聞菩提。由此可見,三乘菩提因修證者根性、法門、時間、證悟對象、解脱實質不同,故有差異。

五智菩提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指出,修證佛菩提需證五智:

  • 總相智:通達諸法實相之整體性。
  • 別相智:辨別諸法實相之細膩差別。
  • 道種智:以總相智和別相智為種子,深耕出一切種智。
  • 一切種智:具足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知識。
  • 無生智:體悟諸法不生不滅之理。

求善知識,明菩提之路

佛告善男子,末世眾生欲發大心、求善知識,應尋求具備以下特質之真人:

  • 正知正見,心不執著相。
  • 不滯聲聞、獨覺境界。
  • 身處塵勞,心志清淨。
  • 示現過錯,讚揚修行。
  • 禁止眾生行不軌儀。

即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證悟菩提之果。

菩提:覺悟與涅槃的妙法

菩提的意思:菩提(bodhi)在梵文中意為「覺悟」或「智慧」,指明瞭通往究竟解脱之路。在南傳佛教中,菩提特指證悟成佛的時刻,而北傳佛教的「菩薩菩提」則指通往成佛的漫長道路。

菩提的起源:菩提起源於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菩提樹下證悟成佛的故事。據説,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靜坐七日七夜,最終悟得四聖諦和無我等真理,獲得了完全的覺醒,即菩提。

菩提的內涵:菩提包含兩個主要的內涵:

內涵 解釋
智慧 徹底證悟世間萬物的真實本質,不受無明和執著的束縛。
慈悲 覺悟後所產生的對一切眾生的無條件的愛與悲憫。

菩提的途徑:通往菩提的道路漫長而艱辛,需要遵循八正道:

正道 特徵
正見 正確理解佛教的教義。
正語 説誠真柔軟的話語,不傷人害己。
正思 培養正念正定的心念,遠離邪思妄念。
正業 遵守戒律,行善積德,遠離惡業。
正命 從事正當的職業,養活自己和他人。
正精進 精進不懈地修行,克服障礙,證得果位。
正念 保持清醒的心念,覺察自己的身心變化。
正定 達到身心的集中和安止,獲得內在的平靜。

菩提的結果:證悟菩提後,修行者會獲得以下結果:

延伸閲讀…

漢典“菩提”詞語的解釋

諸經集義–菩提

結果 特徵
涅槃 解脱輪迴,獲得究竟安樂。
無我 徹底理解「諸法無我」,不再執著於自我存在。
法喜 獲得無法言喻的喜悦和幸福感。
慈悲 對一切眾生的無盡悲憫,發願度化有情。
神通 獲得超凡的能力,如天眼通、天耳通等。

菩提的意義

  • 個人解脱:菩提是個人從輪迴中解脱出來,獲得究竟解脱的道路。
  • 世界和平:菩提的慈悲教義促進了社會和諧和世界和平。
  • 佛教核心:菩提是佛教教義的核心,是所有佛教徒追求的最終目標。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