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巖】小琉球秘境大公開!老鼠巖、神秘海灘,探索島嶼奇特魅力

【老鼠巖】小琉球秘境大公開!老鼠巖、神秘海灘,探索島嶼奇特魅力

巖謎鼠:謎樣的森蚺保育

[深探謎團,解構老撾珍寶]

老鼠巖 Play

身處炎炎烈夏,口乾舌燥之際,原本預計暢飲消暑冰品卻鎩羽而歸,轉而購得冰涼飲料,來到幽靜的海邊觀賞海景。漫步沙灘竟遇上很多人駐足凝望大海,其樂無窮。由於穿著鞋子無法入水嬉戲,只能盡情享受沿岸風光並留下美好回憶。遙想當年,童年時光最愛前往海邊玩耍,帶回各式各樣的貝殼珍藏。直至昨日潮間帶導覽,方知攜帶貝殼乃違法行為,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

初見此貝殼,不禁聯想到小巧玲瓏的鼠輩,再細觀之,又有幾分相似野獸。其後,在巖旁發現赤紅石塊與觀音像,形態生動。猶如一位頭戴飾品的印第安人,而翠綠植卉宛如秀髮翎飾。

老鼠巖

遙遠的老撾國度,藴藏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奇特物種,被賦予學名「Laonastes aenigmamus」,意即「謎般的岩石鼠」。它長有蓬鬆尾巴,類似松鼠,頭顱細長,毛色灰黑。身形約莫40公分,其中尾部佔了約三分之一,體重達三、四百克。其屬於夜行性動物,以植物為主食,偶爾也會攝取昆蟲。行動方式為跳躍奔跑,繁殖方式為獨生一胎。

發現過程:求證與研究

20世紀末期,英美兩國學者在老撾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1996年,美國學者羅伯特·J·蒂明斯於傳統市場偶遇兩具作為食物販售的巨鼠屍體。1998年,英國學者馬克·F·羅賓遜亦獲得了該動物的頭骨、相片以及含有部分牙齒的顎骨殘骸,這些皆為貓頭鷹捕食後所遺留。他們判斷此為罕見物種,遂將其轉交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仔細研究。1999年,羅賓遜親自赴老撾捕捉並購買了12件標本,交付至該博物館。

博物館的保莉娜·D·詹金斯教授檢視標本後,認定這是屬於過往未曾發現的新物種。她利用形態學的角度進行分類研究。接著,美國學家C·威廉·基爾帕特里克加入調查,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探索其分類。最終證實此為與既有已知鼠類截然不同的新物種。

保護現況:岌岌可危,亟待關注

近些年來,老撾巖鼠的族羣數量面臨嚴峻考驗。由於棲息地遭到 破壞,以及非法捕獵與貿易盛行,導致其數量急遽下降。目前,牠們已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國際社會正積極努力保護老撾巖鼠及其棲息地,以確保這個謎樣的物種能在未來世代繼續繁衍生息。

特徵 描述
學名 Laonastes aenigmamus
俗名 老撾巖鼠
特徵 長尾、黑灰毛色、頭顱細長
身長 約 40 公分
尾長 約 13 公分
體重 300-400 克
食物 植物、昆蟲
習性 夜行性、跳躍奔跑、獨生一胎
棲息地 老撾甘蒙省石灰岩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保護現況 IUCN 瀕危物種

老鼠巖:地質奇觀與民間傳説

地質形成

老鼠巖位於台灣宜蘭縣蘇澳鎮外海,是龜山島的一座離岸礁岩。由數百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經歷長時間侵蝕與海水作用,形成奇特的岩石地貌。

特徵 描述
海拔 約10公尺
周長 約60公尺
外觀 老鼠樣貌,頭部朝北、後身朝南
岩石材質 安山岩

民間傳説

老鼠巖的形成與龜山島息息相關。相傳古代一隻守護龜山島的神鼠,因違反天條,化身成石頭,浮在海面上,形成老鼠巖。

生態價值

老鼠巖附近的沿岸潮間帶和巖縫中,是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棲息地。常見的生物包括:

  • 魚類:黑鯛、石斑魚、隆頭魚
  • 無脊椎動物:寄居蟹、藤壺、海星
  • 鳥類:黑鳶、海鷗

觀光旅遊

老鼠巖因其奇特的地形與傳説,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賞。目前有規劃遊船行程,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老鼠巖。

延伸閲讀…

屏東小琉球景點-白燈塔、老榕樹秘境、青蛙石、老鼠巖

Rat Rock // 老鼠巖 – 這是台灣| This is Taiwan

相關圖片

鼠首特寫 側身全景 遊船觀賞
鼠首特寫 側身全景 遊船觀賞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