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象形】漢字「山」的演化之謎:從象形到現代繁體字

【山 象形】漢字「山」的演化之謎:從象形到現代繁體字

導論

「山」字之形,源於金文,取多座連綿山巒之象,寓意峯巒起伏,連綿不絕。後續演變,篆、隸、楷書皆承其脈。

金文

山 象形 Play

「山」字形如三座山峯並列,形象直觀,傳達出山巒之形。

篆書

山 象形

沿襲金文,書寫更為簡約直觀。

隸書

承襲篆、金文之形,取橫式,字形瘦長。

楷書

沿襲隸書字形,中間山峯突起,字形與今同。

本義詮釋

「山」乃地表隆起之土石,高峻而由石構成。其本意為宣暢地氣,滋養萬物。

山之構成

山由山頂、山坡、山麓組成。依高度可分為高山(主峯相對高度逾千米)、中山(350米至1000米)、低山(150米至350米)。

山之類型 相對高度 (米)
高山 >1000
中山 350 ~ 1000
低山 150 ~ 350

引申義

「山」引申出其他含義:
– 形狀似山:如山牆
– 高大:山響、山呼萬歲
– 漢字部首:以「山」為部首之字多與山有關

山 象形:古代文字中的自然寫照

序言

山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生存的依託,也是信仰的寄託。而山在古代文字中的演變清晰記錄了先民對山這一自然現象的認知和文化內涵的賦予。尤其是「山 象形」,作為象形文字中描繪山的典型代表,更是值得深入探討。

山 象形的演變

時代 字形 演變示意 解説
甲骨文 由兩個山頭組成,表現出山的巍峨高聳
金文 形態仍為兩個山頭,但勾勒更為圓潤清晰
小篆 山頭變為三角形,字形整體更為簡潔
隸書 山頭仍為三角形,但線條較為平直
草書 山頭簡化為「丿」,整字流暢連貫
楷書 承繼隸書字形,但線條更加方正平整

山 象形的文化意義

「山 象形」不僅反映了先民對山的具體描繪,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山 象形」作為古代文字中描繪山的代表,生動記錄了先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認知,凝結了古人的文化信仰和哲學思想。它的演變歷程既體現了文字發展的軌跡,也為後世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