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觀音與地藏王菩薩:靈性尋訪之旅
昔日(2011.4.1),奉師姐之約,偕同A宮廟師兄姐前往B宮廟祝賀宮慶。步入宮廟,B廟人員以「接駕」相迎,A宮主竟踏起靈駕腳步,與之對陣。師姐心感不適,前往佛堂接駕,言及自身靈源之日本觀音,獲A宮主佐證。
好奇心驅使,同行佛堂,見師姐稟明靈源後,心中感應而泣,接而施展自身功法禮拜。不料,身旁也隨之淚流,靈動之際,向諸仙佛詢問修習之途,遂完成靈動。


稍後,師姐詢問吾等靈脈,於佛堂稟明仙佛。雙手合十,心有所感,靈動之語雖聽不懂,卻透露出諸仙佛之指引。告別B廟,前往北海觀音,得見天然形成之地藏王菩薩神形。
北海觀音之面貌,乃請示後才繪製完成。昔日黃色竹衣,曾有師兄願捐,然觀音旨意卻是不更換,故只能化掉。此乃一趟靈性探索,亦見證諸多奧妙之處。
神像 | 地點 | 特色 | 奉祀神明 |
---|---|---|---|
地藏王菩薩 | 北關海濱公園 | 石雕 | 地藏王菩薩 |
北海觀音 | 北關海濱公園 | 簡陋設備,平台寬廣 | 觀世音菩薩 |
北海觀音的由來
前言
北海觀音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聖像,自唐朝起便香火鼎盛,信仰廣泛。其由來傳説眾多,本文將根據史料考證,簡述北海觀音的幾個主要由來説法。
傳説沿革
傳説 | 地點 | 時間 | 人物 | 緣起 |
---|---|---|---|---|
第一次視現 | 浙江省普陀山 | 隋煬帝大業年間 | 漁民 | 海上救難 |
第二次視現 | 浙江省普陀山 | 唐朝開元年間 | 唐明皇 | 出海避禍 |
第三次視現 | 福建省福清市 | 唐朝天寶年間 | 林默 | 海中遇難 |
第四次視現 | 山東省蓬萊市 | 唐朝天寶年間 | 安祿山 | 出海逃亡 |
隋唐時期的傳説
第一次視現:
唐朝慧雲法師《一切經音義》記載,隋煬帝大業年間,漁民於普陀山中塢海灣捕捉了一尊身長五尺的觀音石像,背面刻有「南海觀世音」五字,因其視現地點在普陀山北側,故後世稱之為「北海觀音」。
第二次視現:
唐朝李豫在《開元中興頌》中記載,唐明皇開元年間,皇帝出海避禍,於普陀山看見海上現一千葉蓮花,觀音菩薩端坐在其上,手持玉如意,救護沉船遇難者。
唐天寶時期的傳説
第三次視現:
《重修福清縣志》記載,唐朝天寶年間,林默夜渡興化灣,遇大風浪而沉船,漂流至福清南三島,當地漁民發現其屍體並救活。後林默稱在海中見一金色觀音,手持淨瓶,救其脱難。
第四次視現:
《歷代真仙體道通鑑》記載,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叛亂,玄宗皇帝逃亡至蓬萊,於海中看見一尊高八丈的觀音石像,身披金甲,手持寶劍,保護皇帝順利登岸。
結語
北海觀音的由來傳説豐富多彩,反映了古人對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信仰和對海洋安全的祈願。這些傳説構成了北海觀音信仰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至今。
延伸閲讀…
北關北海觀音〔北海老孃〕 – 靈修道法- 痞客邦
林內慈惠天玄堂- 北海觀音(又稱北海老母)供奉在北關海潮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