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穴】5個「緊穴」秒緩解肩頸痠痛!常見頭暈煩躁,穴位按壓一次見效

【緊穴】5個「緊穴」秒緩解肩頸痠痛!常見頭暈煩躁,穴位按壓一次見效

[穴位按摩:緩解焦慮與疲勞的秘訣]

導言
穴位按摩被證實具有驚人的功效,能刺激身體分泌「鎮靜物質」,調節自律神經,改善各種不適症狀,更能達到消除疲勞、甚至治療的效果。

緊穴 Play

頭頸部穴位

  • 印堂穴:位於眉心中央,有助緩解鬱悶情緒,常按可收到舒緩憂鬱的效果。
  • 神門穴:位於腕部尺側凹陷,作為心經的原穴,能鎮靜心神,安撫不安的情緒。
  •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央2寸處,能有效消除緊張與壓力,更有緩解脹氣的功效。

後頸部與肩部穴位

緊穴

  • 靈骨穴、偏肩穴:配合放血療法和導引行氣法,能快速緩解後頸部和肩頸不適。
  • 十八星穴:位於後頭頸項區,針灸或放血療法能有效治療頸項問題。

頭頂穴位

  • 百會穴:位於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能緩解因壓力產生的頭痛、頭暈,幫助放鬆。

足部穴位

  • 湧泉穴:位於足心前三分之一凹陷處,作為腎經的「井穴」,能提振精神,暢通氣機。

穴位按摩須知

  • 按壓穴位時應以按壓的方式刺激,避免用力揉搓,以免損傷肌肉組織。
  • 穴位位置會隨著身體狀況而微調,建議以手指輕探確認凹陷之處。
  • 每次按揉每一穴位不超過3分鐘,每日可按2至3次。
  • 按壓穴位時若能感到痠、痛、脹、麻等感覺,即可達到緩和情緒的效果。

緊穴的奧秘:從理論到臨牀實踐

前言

緊穴在中醫針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獨特的治療效果已受到廣泛認可。本文將深入探討緊穴的理論基礎、臨牀應用、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以期為讀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瞭解。

緊穴的理論基礎

緊穴又稱「軸穴」,指經絡運行中出現最為緊束、阻滯的部位。根據中醫理論,經絡氣血流通不暢時,會在特定部位形成結滯或阻隔,這些部位即為緊穴。

從解剖學角度,緊穴往往位於經絡的轉折點、關節或肌肉附著點等處。這些部位容易發生氣血淤滯,從而形成緊結。

緊穴的臨牀應用

緊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臨牀上,其常見應用於以下疾病:

疾病 症狀 治療方法
經絡阻滯 局部疼痛、痠脹 選取緊穴針刺或艾灸
經絡痙攣 肌肉痙攣、抽搐 針刺或艾灸相應緊穴,鬆解痙攣
疼痛性疾病 頭痛、腰痛、膝痛等 刺激緊穴附近的阿是穴,止痛效果顯著
內臟疾病 胃痛、腹瀉、失眠等 通過遠端經絡循行,取遠端緊穴進行治療

緊穴的操作技巧

取穴方法:

根據病症不同,取穴部位也不同。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 循經取穴:順著經絡循行,尋找阻滯最明顯的部位。
  • 病所相應:取與病變部位相應的經絡緊穴。
  • 遠端取穴:如果病變部位取穴不便,可循經絡循行,取遠端緊穴進行治療。

針刺方法:

  • 斜刺:針刺0.5-1寸,向阻滯點方向針刺。
  • 直刺:針刺起針,垂直於皮膚刺入。
  • 捻轉進針:刺入後輕輕捻轉針柄,加強刺激。

艾灸方法:

  • 艾炷灸:取艾條點燃,懸灸緊穴上方1-2寸,温熱透皮。
  • 艾條灸:取艾條點燃,滾動灸緊穴,温熱局部。

緊穴的注意事項

  • 選穴準確:正確取穴是有效治療的關鍵,切忌誤取。
  • 力度適宜:針刺或艾灸時力度不宜過大,避免損傷組織。
  • 禁忌與相合:緊穴不宜用於懷孕、皮膚破損、局部有嚴重感染等情況。
  • 輔助治療:緊穴治療可以配合其他療法,如按摩、推拿、藥物等,以提高療效。

結語

緊穴是中醫針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技術。通過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臨牀應用、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針灸師可以靈活地運用緊穴治療,促進經絡暢通、消除疾病困擾,惠及廣大患者。

延伸閲讀…

容易恐慌又焦慮!快按5穴位KO緊繃狀態!

跟緊- 經穴庫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