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古人素來言:禍福由口生,可見言語之善惡,對人生影響至深。口業主要有四種,其過失頗易犯。
口業四非:


類型 | 描述 | 影響 |
---|---|---|
妄語 | 虛偽不實,欺瞞眾生 | 喪失信用,自招災禍 |
兩舌 | 搬弄是非,離間他人 | 破壞和睦,結怨成仇 |
惡口 | 言辭粗暴,刺傷人心 | 傷人傷己,難得歡愉 |
綺語 | 虛華浮誇,不切實際 | 損耗心智,失真迷妄 |
妄語
妄語即謊言,以欺騙為己利,自以為智。然久而久之,自毀信譽,招致禍患。
兩舌
兩舌者,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其樂於煽風點火,觀他人齟齬,殊不知業障深重,自招怨敵。
惡口
惡口者,言辭粗鄙,傷人肺腑。或戲謔無理,或譏諷扎心,殊不知出口傷人,必有惡報。
綺語
綺語者,虛浮無實,徒增惑亂。其語不切實際,耗費己智,更誤導他人,徒增紛擾。
口禍之門:禍從口出,口舌之爭不可取
口禍之門,禍從口出。古人云:「禍從口出」,意指言過失、語失當,容易招致禍患。言語乃人類溝通之橋樑,然亦可成為口禍之門,若不慎言,恐釀成無法挽回之遺憾。
口禍之由
口禍之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原因 | 説明 |
---|---|
口不擇言 | 信口開河,不經大腦思考,口不擇言,常招致禍端 |
心直口快 | 率真之人,心直口快,不擅委婉表達,易得罪他人 |
情緒失控 | 情緒起伏較大者,言語失控,出口傷人 |
攀附權貴 | 阿諛奉承權貴之人,為博取歡心,不惜説出違心之言 |
造謠生事 | 信口雌黃,造謠生事,蠱惑人心,造成社會動盪 |
口禍之例
歷史上因口禍致災之例不勝枚舉:
人物 | 事件 |
---|---|
張飛 | 魯莽直言,惹怒孫權 |
秦始皇 | 焚書坑儒,招致知識分子怨恨 |
商鞅 | 變法嚴苛,得罪權貴 |
袁紹 | 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
慈禧太后 | 閉關鎖國,導致國力衰弱 |
如何避免口禍
避免口禍,須做到以下幾點:
- 謹言慎行:不輕易發表意見,謹慎思考言語之影響。
- 修身養性:修養身心,控制情緒,避免言語失控。
- 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避免説出傷害他人之言。
- 虛心學習:多閲讀、學習,提升語言能力,避免語病。
- 求同存異:包容異己,求同存異,避免因言語不同而爭執。
結語
言為心聲,言語既能傳遞善意,也能招致禍患。謹言慎行,避免口禍之門,是為處世之道。唯有持之以恆,方能避免言語之禍,修身養性,方能成就德行兼備之人。
延伸閲讀…
口是禍之門詞語解釋
口是禍之門詞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