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層規範與隔音對策
現代小宅當道,夾層屋成為擴增空間的理想選擇。合法夾層屋限於一樓或頂樓,面積不得超過該層總面積的 1/3 或 100 平方公尺。違法「夾層屋」則不能取得產權。


挑空指非夾層部分的空間,挑高則指樓層高度。住宅與集合住宅地面層高度不得超過 4.2 公尺,其他樓層不得超過 3.6 公尺。但商用建築無高度限制,常出現挑高的情況。
複層式構造樓高不超過 4.2 公尺,室內平均高度不超過 3.6 公尺。購房時要注意標示的「樓高」為總高度,扣除樓板厚度後才是實際居住高度。標準樓板厚度約為 25 公分,因此樓高三公尺的實際淨高僅為 2.75 公尺。
九二一地震後建築樓板厚度均為 15 公分。內政部新法規定,樓板隔音需達到特定標準:樓板厚度 15 公分以上或鋼承板式樓板 19 公分以上,隔音緩衝材須降低噪音 17 分貝;樓板厚度 12 公分以上或鋼承板式樓板 16 公分以上,隔音緩衝材須降低噪音 20 分貝。後期建築多鋪設隔音地墊,阻隔噪音傳遞,提升居住品質。
相關名詞解釋
名詞 | 定義 |
---|---|
夾層屋 | 非法夾層,未取得使用執照 |
樓中樓 | 合法夾層,與主體同時施工 |
挑空 | 非夾層空間 |
挑高 | 樓層高度設計 |
複層式構造 | 樓高不超過 4.2 公尺,室內平均高度不超過 3.6 公尺 |
淨高度 | 樓板厚度扣除後的實際居住高度 |
隔音緩衝材 | 降低樓板噪音傳遞的材料 |
一層樓幾高?瞭解樓層高度的影響因素
「一層樓幾高」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答案會因不同因素而異。本文將深入探討影響樓層高度的關鍵因素,並提供一個表格總結不同類型建築的一般樓層高度範圍。
影響因素
1. 建築類型
不同建築類型的樓層高度需求不同。例如:
- 住宅建築:通常較低,一般為 2.5-3.5 公尺。
- 商業建築:往往較高,可達 4-6 公尺。
- 工業建築:為容納大型設備或機械,樓層高度可高達 10 公尺以上。
2. 天花板高度
天花板高度是指地板到天花板之間的距離。它會影響樓層的整體高度,並由以下因素決定:
- 人體工學:舒適的天花板高度能提供充足的空間活動。
- 通風:較高的天花板能促進空氣流通。
- 照明:較高的天花板能容納更多的燈具,提供更好的照明。
3. 建築法規
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建築法規制定樓層最低高度標準,以確保安全和舒適性。這些法規通常會規定最低天花板高度和最高樓層高度。
4. 建築材料
用於建造樓層的材料也會影響樓層高度。例如,鋼結構建築通常需要較高的樓層高度,而混凝土結構建築可以容納較低的樓層高度。
一般樓層高度範圍
下表總結了不同類型建築的一般樓層高度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