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內人」
「內人」一詞在古代中國指稱女性,特別是妻妾或女官,在不同朝代和文本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文獻 | 出處 | 含義 |
---|---|---|
《禮記·檀弓下》 | 「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 | 妻妾 |
《孔叢子·記義》 | 「今死而內人從死者二人焉」 | 妻妾 |
《燕子樓》 | 「不見魯文伯,內人行哭時。」 | 妻妾 |
《觀家人醃菜戲成四十韻》 | 「茹蔬貧宦慣,蓄旨內人工。」 | 女官 |
《青春之歌》 | 「這是內人。她身體不太好。」 | 妻妾 |
《周禮·天官·寺人》 | 「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 | 女官 |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 | 「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 | 女官 |
《永和宮詞》 | 「勑使惟追陽羨茶,內人數減昭陽膳。」 | 女官 |
《隋書·房陵王勇傳》 | 「太子左庶子唐令則……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 | 女官 |
《青鶯囀》 | 「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 女官 |
《教坊記》 | 「伎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 | 女官 |
內人意思
內人一詞在中文中有多重含義,常指配偶,也有尊稱、愛稱之意。本文將探討其不同用法和文化背景。
1. 配偶稱謂
最常見的「內人」用法是指配偶,男女皆適用。古時丈夫稱呼妻子為「內人」,而妻子則稱呼丈夫為「外子」。這種稱呼源自古代社會的男女分工,丈夫在外工作,妻子主內持家。
2. 尊稱與愛稱
「內人」一詞也可作為對他人的尊稱或愛稱。
- 尊稱:指地位較高的女性,如長輩、上司等。例如:「這是我內人,王女士。」
- 愛稱:指感情親密的女性,如妻子、戀人等。例如:「這是我內人,芳芳。」
3. 文化背景與演變
「內人」一詞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其含義也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調整。
時代 | 含義 |
---|---|
古代 | 指配偶,男女皆用 |
近代 | 主要指女性,且多用於正式場合 |
現代 | 作為配偶稱謂或尊稱、愛稱,使用較為靈活 |
4. 區別於「太太」和「妻子」
「內人」、「太太」和「妻子」三者雖然都指配偶,但用法上略有區別:
稱謂 | 用法 | 場合 |
---|---|---|
內人 | 正式、尊稱、愛稱 | 各類場合 |
太太 | 正式 | 公務場合、社交場合 |
妻子 | 較為口語化 | 家庭場合、親密場合 |
5. 使用場合
在使用「內人」一詞時,應注意場合和對象,避免產生誤會或不適。以下是一些適用的情況:
- 介紹配偶時,可正式地説:「這是我的內人,王女士。」
- 向尊貴的女性表示敬意時,可稱呼她們「內人」。
- 與親密之人表達感情時,可暱稱她們「內人」。
總結
「內人」一詞作為配偶稱謂、尊稱和愛稱,在中文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其用法隨著時代演變和社會變遷而調整,在使用時應注意場合和對象,避免產生誤解。
延伸閲讀…
內人_百度百科
內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