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流通的重要性
引言


你的室內空間看似乾淨,但細微懸浮物卻漂浮在空氣中,危害你的健康。病毒,例如 COVID-19 和流感病毒,會以飛沫形式懸浮,長期不流通的空氣會累積高濃度病毒,容易吸入,造成呼吸系統感染。
冬季室內通風
儘管 75% 的人希望在冬季也能開窗流通,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造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 | 影響 |
---|---|
1. 開暖氣導致電費增加 | 室內温度難以維持 |
2. 温差過大 | 容易感冒 |
3. 冷風灌入 | 不適感 |
有效通風方式
為了兼顧保暖和通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分段通風:每 30 分鐘開窗 5 分鐘或更短時間,避免温度驟降。
- 縮小窗寬:不要全開,減少冷風灌入。
- 對流通風:打開相對應的窗户,讓空氣暢流進出。
- 門窗併用:若只有 1 個窗户,可同時打開門,形成對流。
其他通風方式
無法開窗的情況下,可考慮以下方案:
- 空調:設定除濕模式,促進空氣流通。
- 涼感寢具:涼快不悶熱,幫助散熱降温。
- 屋頂隔熱:鋪設中空隔熱磚或太陽能板,阻隔熱量。
- 開窗時間選擇:選在空氣污染較少時開窗,如白天或下午 2 點後。
- 避開霾天:霧霾天氣不宜開窗,以免顆粒物進入室內。
房間通風:維持室內空氣品質的關鍵
室內空氣污染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而適當的房間通風是維持室內空氣品質的關鍵。以下文章將探討房間通風的重要性、常見的通風方式以及如何有效通風。
房間通風的重要性
房間通風可以稀釋和排出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
- 甲醛:建築材料、傢俱和清潔用品中常見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
- 苯:油漆、溶劑和香煙煙霧中發現的 VOC
- 顆粒物:包括灰塵、花粉和黴菌孢子等微小顆粒
- 過敏原:如寵物皮屑、灰塵蟎和花粉
- 二氧化碳:人類呼出的廢氣
室內污染物濃度過高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如:
- 呼吸道症狀(咳嗽、喘息、喉嚨痛)
- 頭痛、暈眩
- 皮膚過敏(發紅、瘙癢)
| 房間類別 | 每小時建議通風次數 |
|—|—|
| 起居室 | 2-3 次 |
| 卧室 | 1-2 次 |
| 廚房 | 5-6 次 |
| 浴室 | 1-2 次 |
常見的通風方式
有多種方式可以通風房間,包括:
自然通風:
- 開窗:打開窗户和門,讓新鮮空氣進入。
- 使用風扇:使用電風扇或吊扇製造空氣循環。
機械通風:
- 排氣扇:安裝在廚房、浴室和 laundry 房的排氣扇,有助於排出空氣污染物。
- 新風系統:將室外新鮮空氣引入室內,並排出污濁空氣。
如何有效通風
為了有效通風,應考慮以下建議:
延伸閲讀…
室內不通風,更容易增加病毒傳播!教你學會正確「換氣」
頂樓、西曬房間悶熱不通風?隔熱降温方法教學
- 定期打開窗户和門,每天至少 1 小時。
- 在做飯、清潔或從事其他會產生污染物的活動時,使用排氣扇或打開窗户。
- 保持空調過濾器清潔,定期更換。
- 使用空氣清淨機,以去除空氣中的污染物。
- 避免在室內吸煙。
- 減少使用揮發性氣體的清潔用品和個人護理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