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宅家神的供奉習俗
陰宅家神的供奉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流傳著「死者回歸大地」的説法,因此認為土地神便成為陰宅的「家神」。
后土神職
后土身兼數項神職,包括守護陰宅平安及作為祭奠先人的通報引路神。


后土神位位置
后土神位的位置主要有:
- 正後方:護持陰宅,標示龍氣來向。
- 按昭穆制:左為陽(長子),右為陰(長孫)。
- 按性別:男左、女右。
- 二十四福德位:按羅經方位確定,化煞為權。
后土神在中國神靈體系中的地位
- 后土統轄所有土地,職能超越西方神話中的蓋亞。
- 道教稱之為「四御」之一,僅次於玉皇大帝。
- 「二後」之一,與金母(萬炁祖母)並列。
后土神與土地神的關聯
后土神又名「土地神」,負責管理土地及民生事務。
– 門口土地神:保障陽宅平安。
– 村口土地神:管轄人丁。
– 土地公與土地婆:夫妻神,代表生育與平安。
「后土」石碑
- 陰宅后土神位常以勒石豎牌的形式存在。
- 除了「后土」二字,有的會刻上碑文。
- 碑名會依墓主身份而異:平民為「后土」,士大夫為「后土神」等。
陽宅家神的供奉習俗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供奉陽宅家神的習俗。家神名目繁多,天帝、祖宗、菩薩、財神等皆有。
– 家庭祭堂設有家神龕與神牌:婚喪喜慶時都要祭拜。
– 北方多供「天官」或「財神」,神龕設於庭院特定方位,只供主尊神像或神主牌。
最高統治者的家神供奉
- 皇帝的家神供奉名義上保佑全國人民。
- 清代設三處家神: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
- 符牌藏於宮殿頂部,隱蔽且神秘。
家神的起源與演變
- 家神供奉起源於先祖崇拜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 隨著社會演變,家神職能擴展,包含保佑家族平安繁榮。
- 道教興起的陰陽學説強化了后土神的地位和陰性特徵。
后土位置:從神話傳説到現世信仰
后土與神話傳説
后土,又稱「土母」、「地母」,在中國神話傳説中是一位掌管大地的女性神祇。相傳她是盤古的身體所化,負責滋生萬物,養育生靈。
根據不同傳説,后土位置有所差異:
神話典籍 | 后土位置 | 註 |
---|---|---|
《山海經》 | 中央昆侖之東五百公里,名曰泰帝宮。 | 后土為泰帝。 |
《楚辭·天問》 | 天門之外兮? | 未明示位置,或指天界門户之外的崑崙山。 |
《封禪書》 | 泰山上。 | 漢武帝封後土地於泰山東側華蓋峯下。 |
《水經注》 | 嶧縣城外有土母祠。(今屬山東煙台) | 傳為後 toprak安息之地。 |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 三清十二府之上。 | 神仙體系中的神界。 |
現世信仰中的后土位置
后土崇拜至今不衰,各地都有供奉后土娘娘或地母娘娘的廟宇或祠堂,其位置也有不同分佈:
宗教流派 | 主要后土廟 | 主祀職能 |
---|---|---|
道教 | 武當山玉虛宮(湖北) | 地府主宰,萬民生計護佑 |
民間信仰 | 各地后土娘娘廟 | 農作豐收祈禱,土地神靈 |
鸞堂 | 新營地藏庵後 toprak堂(台南) | 超度孤魂,靈界交流媒介 |
客家族羣 | 各地地母廟 | 族羣認同,土地守護神 |
苗族 | 各部族地頭寨 | 始祖崇拜,部落神祇 |
客家族後土地母廟分佈表
以客家族為主的地母廟,多數位於聚落邊界或山邊,具有鎮守一方、保境安民的象徵意義:
- 台灣:各地皆有後土地廟或地母廟,以客家族文化保存最為完整。
- 香港:大埔林村天后廟祀奉有後孃,與天后共同保護漁獲豐裕。
- 東南亞: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南傳佛教信仰中,融入當地土地崇拜,稱呼為「祖靈娘娘」。
-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供奉有後土地母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