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羅蜜:菩薩行持的六項德行
「六度(梵語:षड्-पारमिता)即六波羅蜜,為佛教術語,指六種菩薩修行所具備的品德特質,被認為行之可渡生死苦惱大海,到達涅槃安樂彼岸。[1][2]」
波羅蜜意譯作「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1][2],簡稱「度」。或音譯作「波羅密多」、「播囉弭跢」、「播囉弭諦」。按龍樹《寶行王正論》,有六種波羅蜜統攝大乘義:惠施、持守、安忍、奮勉、禪定、智慧[3]。此六波羅蜜為戒、定、慧三無漏學所含攝,又統攝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俱稱為六度萬行。
釋迦牟尼佛為菩薩時,行施佈施至「能施一切乃至眼髓,所行惠捨但由悲心」而圓滿惠施度[4],行持受戒至「佈施身體,心無少忿」而圓滿受持、安忍度[4],行持進步至「勇猛奮勉菩薩行,遇底沙佛,專誠瞻仰以頌讚彼」而圓滿奮勉度[4],行持定慧至「坐菩提樹下,將登無上正等正覺前,住金剛喻定」而圓滿定、慧度[4]。


佈施(惠施波羅蜜、惠施波羅蜜):指施予他人自身所有或所知。除財物的施予(財施)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法施)和消除恐懼(無畏施)。能長養仁慈之心,對抗「貪婪」。
持戒(受持波羅蜜、受持波羅蜜):大乘教義中除四眾之根本律儀(攝律儀戒),尚有菩薩戒。菩薩三聚淨戒之其他二者,為攝善法戒與惠益眾生戒,攝律儀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諸惡;攝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惠益眾生戒是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
忍辱(安忍波羅蜜):包括「生存忍」和「法忍」及「無生法忍」[5],其為菩薩能在「位高時不傲慢放縱」、「被侮辱時不屈/居於怨恨」以及「外界現象變化時不會痛苦煩擾」等不生瞋業[6][7]。但安忍只能對抗「自身的瞋恚(即自身造成的瞋礙)」,而不能對抗「他人的瞋恚(即他人造成的瞋礙)」,且單單只會「忍辱」並沒真的完成「修成正果」或「解決問題」,而真正要完成修成正果或解決問題則是需要輔助六度中除「忍辱」的另外五度[8]。故佛陀説的「忍辱」,並不是真的叫人「只會忍辱」[9]。
精進(奮勉波羅蜜):努力求精純進步。成功要靠努力,一個人鬆懈怠惰、好逸惡勞,只想享有成果,不耕耘而妄想收穫,那有不播種而有收成呢?
禪定(禪定波羅蜜):修道要精進,不屈不撓,但同時要善調飲食、睡眠、生活、起居、身體、情緒等,這樣才容易悟道證果。
般若(智慧波羅蜜):修道要精進,不屈不撓,但同時要善調飲食、睡眠、生活、起居、身體、情緒等,這樣才容易悟道證果。
波羅蜜 | 含義 | 作用 |
---|---|---|
惠施 | 施予他人自身所有或所知 | 長養仁慈之心 |
受持 | 遵守佛法不作諸惡,奉行一切之善,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 | 保證修行不受外因幹擾 |
安忍 | 在各種情況下不生瞋業 | 積陰德 |
奮勉 | 努力求精純進步 | 達到修道目標 |
禪定 | 修煉心靈,達到專注和覺悟 | 證悟無上菩提 |
智慧 | 正確理解佛教教義,破除執著和煩惱 | 成就佛果 |
由此可知,六波羅蜜是菩薩行持的六項德行,修行這六度,正好對治人性的慳貪、毀犯、瞋恚、懈怠、散亂及愚痴。六波羅蜜以「佈施」為首,可見極受重視;佛法講慈悲,慈者與樂,悲者拔苦,而佈施正是與人快樂,拔人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佈施時,施與受雙方都得到快樂,是自利又利他的無上法門。
六度的意思:探索人際關係的六層連接
六度理論,又稱六度的距離,是一種社會學理論,它假設地球上的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透過最多六階的熟人鏈接起來。這個理論最早是由匈牙利作家弗裏傑斯·卡林泰在1929年提出的,他在一篇名為《遊戲理論》的文章中提出了這個概念。
六度的意思是指地球上任何兩個人之間最多相隔六位熟人,也就是説,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你。當然,這個理論並不準確,因為實際上可能有許多人並未與我們連接,但它提供了對人際關係網路範圍和複雜性的有趣見解。
六度連接的實例
以下是六度連接的實例:
- 你認識你的朋友 A。
- A 認識朋友 B。
- B 認識她的同事 C。
- C 認識她的老闆 D。
- D 認識他的朋友 E。
- E 認識他的鄰居 F。
- F 認識你。
透過這條連鎖關係,你和 F 之間只有六個連接點:你、A、B、C、D、E、F。
六度連接的表格表示
我們可以使用表格來表示六度連接:
層次 | 熟人 |
---|---|
0 | 你自己 |
1 | 你認識的人 |
2 | 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 |
3 | 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 |
4 | 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 |
5 | 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 |
6 | 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的人 |
如表格所示,第 0 層是你自己,每一層都代表著與你相差一層的熟人。
六度理論的應用
六度理論已被應用於各種領域,包括:
- 社交網路分析:研究人際關係網路的結構和模式。
- 行銷:透過社交網路擴散訊息和產品。
- 招聘:透過人脈擴展尋找合格的求職者。
- 情報收集:透過建立人際關係獲取資訊。
六度理論的影響
六度理論對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理解產生了重大影響。它表明:
- 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小,我們與陌生人之間的聯繫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多。
- 人們可以透過共同的熟人建立聯繫,擴大人際關係網路。
- 透過社交網路,資訊和資源可以快速傳播,影響我們的生活。
結論
六度理論是一個迷人的概念,它揭示了人際關係網路的複雜性和廣度。雖然實際上可能存在超過六度的連接,但這個理論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程度,並提供了探索我們社交世界的新途徑。
延伸閲讀…
如何實踐佛法第三篇六度四攝 – 星雲大師
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