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古義:
- 督察
- 匡正
文獻典故:


- 《書經·大禹謨》:「董之用威。」(意指監督用刑的嚴肅性。)
- 《後漢書·岑晊傳》:「雖在閭裡,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意指即便身處地方,仍懷有匡正天下的抱負。)
古地名:
- 春秋時期晉國之地名,位於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
延伸用法:
現代:
- 監督管理:如「董事會負責董理公司業務。」
- 匡正過失:如「適時指正錯誤,有助於董正行為。」
表格(使用 Markdown 符號 |):
詞彙 | 義項 | 文獻出處 |
---|---|---|
董 | 督察 | 《書經·大禹謨》 |
董 | 匡正 | 《後漢書·岑晊傳》 |
董字的多元意涵與演變
「董」字在中文中擁有豐富的多元意涵與演變過程,其字義涵蓋了管理、領導、理解、熟習等面向,並隨著時代推移而逐漸衍生出新的用法和含義。
「董」字的詞源與字形演變
「董」字的詞源可追溯至甲骨文時期,原為象形字,描繪了一個跪坐在地上,雙手捧著一塊石頭的人。後來,石頭的部分逐漸簡化為「土」,與「同」字合而為一,形成了金文中的「董」字。
時期 | 字形 | 字義 |
---|---|---|
甲骨文 | ︱︱ | 管理 |
金文 | ︱土︱ | 管理 |
小篆 | ︱土︱ | 管理、瞭解 |
楷書 | 董 | 管理、領導、理解 |
「董」字的詞義演變
1. 管理、領導:
「董」字最基本的義涵為「管理」,指掌管、監督事物或機構。在古代,「董」與「職」同義,指主管職務。例如:「總董」、「協董」。
2. 瞭解、熟習:
「董」字也具有「瞭解、熟習」的意思,指深入理解或精通某一事物。例如:「熟董」、「通董」。
3. 尊稱:
在現代中文中,「董」字常被用於對長者或學識淵博者尊稱。例如:「董事長」、「董事」。
4. 姓氏:
「董」字也是一個常見的姓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齊國,相傳是姜太公之後代。
「董」字的用法示例
用法 | 例句 |
---|---|
管理 | 總董公司事務 |
領導 | 董事長領導董事會 |
瞭解 | 熟董法規規範 |
尊稱 | 請教董長 |
姓氏 | 董卓為漢末軍閥 |
「董」字相關詞語與衍生詞
詞語:
- 董事
- 董監事
- 董氏會館
- 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