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
引言
教育的真諦遠遠超乎韓愈《師説》所言之「傳道、授業、解惑」。我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觀點視野,使他們理解每個觀點皆有其侷限性。


教師的角色
韓愈所稱「授」,我認同「傳授知識」之義,然「解惑」之説,我則持保留態度。教師無法化解學生所有疑惑,且有些學生或無疑惑,或無須教師引發疑惑方能獲益;因此,我僅同意此説半數。
教學目標
我所重視的教學目標在韓愈之論中並未提及,即開拓學生的視角(perspective),引導他們認識不同的視角,並瞭解每個視角皆有其限制。
哲學導論
哲學導論特別適合達到上述教學目的。雖然一個學期僅短短四個月,但我藉由介紹大哲學家思想及討論哲學大問題,讓學生明白審視自身信念之必要性。
學生反應
許多學生初次接觸哲學時,常感不安,但他們很快便能適應,並在課堂上主動提出質疑。這是我最喜愛教導的學生,我會給予他們特別優待。
知識的傳遞
我從不誇大哲學的重要性,因為我認為學生若不認同哲學價值,再多的宣傳也將徒勞無功。但是,透過批判性自我反省,他們逐漸領悟哲學思考之重要性。
個人經驗
我曾將兩本託爾斯泰短篇小説集贈予一名學生,他收到禮物後十分開心,而我也樂於分享知識。
授業解惑:教學中常見難題與應對策略
前言
在教學過程中,「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職責之一,然而教學並不總是順遂,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惑。針對這些狀況,教師應善用適當的應對策略,才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疑惑,提升學習成效。
常見難題與應對策略
難題 | 應對策略 |
---|---|
學生提問頻率過低 | 營造開放的 classroom environments,鼓勵學生提問。 |
學生問題過於模糊 | 引導學生透過提問、舉例的方式,釐清問題。 |
學生問題超綱 | 誠實告知學生問題範圍外,並建議其他學習資源。 |
學生問題重複 | 運用教材、教具或其他資源,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
學生問題難以理解 | 重述、簡化問題,並提供具體的例子或説明。 |
學生問題帶有爭議性 |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
學生問題涉及教師專業領域外 | 適時尋求專家協助,或提供學生其他諮詢管道。 |
學生理解力不足 | 加強課前預習、課堂互動和課後複習。 |
學生學習動機低落 | 尋求學生興趣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 |
學生缺乏自信 | 提供正向回饋、創造成功體驗,提升學生自信心。 |
實例分享
小美上課時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光合作用』?」,老師以白板書寫「光合作用」的定義,並説明其原理,輔以具體的實例。透過老師的清晰解惑,小美順利理解了這個概念。
結論
延伸閲讀…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説
「授業解惑」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巧,才能有效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難題。透過適當的策略,教師可以協助學生解決疑惑、提升學習動機和成效,達成真正的「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