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巳】已巳年謎團:異體字「巳」與「已」的玄機

【已巳】已巳年謎團:異體字「巳」與「已」的玄機
己、已、巳:漢字異同探微

導言
中文世界裡,漢字數量龐大,「己」、「已」、「巳」這三個漢字,形似神似,往往令人困惑。本文深入探討它們之間的差異,剖析其字形演變與用法,揭開它們的奧秘。

字形探源
「己」的甲骨文由「三」字和兩道橫線組成,喻指「口全開」,表示自己、獨自之意。「已」字從「已」、從「口」,「已」為「止」字古文,引申為停止、完結之義。「巳」字從「已」,「已」為「蛇」之古文,引申為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位,或時辰中的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已巳 Play

音韻辨別
「己」發「jǐ」音,意指自己,如「以天下為己任」。「已」發「yǐ」音,表示停止、已經,如「事已至此」。「巳」發「sì」音,指地支中的第六位或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如「巳時」。

用法考究
「己」表示個人,有「己見」、「己任」之意。
「已」指結束、完成,「已婚」、「已而」表明動作或狀態的終結。
「巳」用於時辰,「巳時」表示上午九時至十一時,用於紀年則指十二生肖中的蛇。

已巳

字形辨別
「己」口全開,「已」上口蓋,「巳」下口蓋。

易錯案例
「這幾天他難過不已,悲傷不能自己。」(應為「自已」)
「這些是公共財物,你不能據為已有。」(應為「己有」)
「在古代,上午9時至11時稱為己時。」(應為「巳時」)

總結

「己」、「已」、「巳」,同中有異,辨識不易。通過考察漢字字源、音韻、用法,我們得以深入瞭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唯有掌握這些差異,才能避免混淆,準確表達。

附表:漢字特徵對照表

特徵
字音
字形 口全開 上口蓋 下口蓋
詞義 自己、獨自 停止、完成 地支第六位、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用法 以天下為己任 事已至此 己時、巳年

已巳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已巳年是中國干支紀年中的一個年份,每隔60年就會迴圈一次。歷史上,已巳年曾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年份對照表

西元 年份 干支
1078 已巳 戊午
1138 已巳 戊午
1198 已巳 戊午
1258 已巳 戊午
1318 已巳 戊午
1378 已巳 戊午
1438 已巳 戊午
1498 已巳 戊午
1558 已巳 戊午
1618 已巳 戊午
1678 已巳 戊午
1738 已巳 戊午
1798 已巳 戊午
1858 已巳 戊午
1918 已巳 戊午
1978 已巳 戊午
2038 已巳 戊午

著名事件

  • 1078年:王安石變法失敗,宋神宗罷免王安石,變法告終。
  • 1138年:金朝滅亡北宋,建立金國。
  • 1198年:南宋光宗趙惇即位,開始長達16年的紹熙年間。
  • 1258年:蒙古滅亡大理國,大理國君主段興智投降蒙古。
  • 1318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改元延祐。
  • 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
  • 1438年:明英宗朱祁鎮登基,開始正統年間。
  • 1498年:明孝宗朱祐樘駕崩,明武宗朱厚照即位。
  • 1558年:明世宗朱厚熜駕崩,明穆宗朱載垕即位。
  • 1618年:後金汗努爾哈赤稱帝,建立後金政權。
  • 1678年: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鞏固清朝統治。
  • 1738年:清乾隆帝即位,開始長達60年的乾隆年間。
  • 1798年:清嘉慶帝即位,開始嘉慶年間。
  •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天津條約簽訂。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投降。
  •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開始。

影響

已巳年發生的這些重大事件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事件既有政治上的重大變革,也有經濟上的興衰更替,還有文化上的傳承與創新。它們塑造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延伸閲讀…

異體字「巳」與「已」的字義比較

己已巳口訣怎樣區分“巳”、“已”、“己”三個字讀音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