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普發現金完整攻略
引言
眾所期待的6000元普發現金方案正式上路,民眾關切的領取方式、發放時間與資格條件一次整理報你知!


領取方式
6000元普發現金提供多樣領取方式,包括:
領取方式 | 領取地點 | 發放時間 |
---|---|---|
登記入帳 | 線上申請 | 3月22日起 |
ATM領現 | 實體ATM | 4月10日起 |
郵局領現 | 全國郵局 | 4月17日起 |
直接入帳 | 無需登記 | 4月6日已發放 |
特定偏鄉造冊發放 | 屏東獅子鄉、花蓮萬榮鄉、台東金峯鄉 | 4月6日已發放 |
發放時間
領取方式不同,發放時間也有所差異:
領取方式 | 發放時間 |
---|---|
登記入帳 | 符合資格者已發放完畢,餘者依登記時間陸續入帳 |
ATM領現 | 4月10日起 |
郵局領現 | 4月17日起 |
直接入帳 | 4月6日已發放 |
特定偏鄉造冊發放 | 4月6日已發放 |
領取資格
符合下列身分者皆可領取6000元普發現金:
身分條件 | 説明 |
---|---|
我國國民 | 含國內出生且領有出生證明的新生兒 |
外國人 | 為我國國民之配偶並取得居留許可,含離婚或配偶死亡但居留證未廢止者 |
因公派駐國外人員及其眷屬 | 具有我國國籍 |
取得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 | 需繳納我國税賦 |
領取注意事項
- 登記入帳分流措施:3月22日至26日採取身分證尾數單雙數分流,單數於一、三、五;雙數於二、四、六。
- ATM領現:未滿13歲可由父母或監護人代領。
- 郵局領現:除領取人證件外,受託人證件也需備齊。
- 直接入帳:原有定期領取政府津貼或年金者免登記,直接匯入撥款帳户。
- 特定偏鄉造冊發放:僅限特定鄉鎮且已完成造冊者。
領取疑問
- 6000元普發現金是否有限使用期限?
-
無使用期限,民眾可依自身需求使用。
-
為何外國人也能領取6000元普發現金?
-
外國人中,取得永久居留權且繳納我國税賦者符合領取資格。
-
6000元普發現金是否可請他人代領?
- ATM領現、郵局領現部分領取方式可由他人代領,詳見領取方式説明。
剖析「6000轉帳」背後的陷阱與防護措施
在數位支付快速普及的時代,「6000轉帳」詐騙手法卻屢屢登上新聞版面。詐騙集團利用人們的疏忽,以「6000轉帳」為誘餌,誘騙受害者落入圈套,導致財物損失。
常見「6000轉帳」詐騙手法
詐騙集團經常使用以下手段進行「6000轉帳」詐騙:
- 假冒客服:詐騙者冒充銀行或電商客服,聲稱受害者的帳户出現異常或商品有問題,需要進行「6000轉帳」驗證以解決問題。
- 網購退款:受害者在網路上訂購商品後,收到聲稱是賣家的訊息,指稱商品因故取消,請受害者「6000轉帳」退還部分金額。
- 簡訊通知:受害者收到詐騙簡訊,通知他們帳户已遭盜用,必須立即「6000轉帳」轉移資金保護財產。
- 投資理財:詐騙集團承諾提供高報酬投資管道,誘使受害者「6000轉帳」參與投資,最後捲款而逃。
辨識「6000轉帳」詐騙的關鍵
要辨識「6000轉帳」詐騙,關鍵在於保持謹慎和懷疑態度:
- 不提供銀行帳户資料:銀行或任何正當商家絕不會要求客户提供完整銀行帳户資料,包括帳號和密碼。
- 核對網址和來電號碼:詐騙網站和簡訊常使用與知名機構相似的網址或電話號碼,請仔細核對以免受騙。
- 小心陌生來電或訊息:對於未知的來電或簡訊,應保持警覺並仔細查證來源真偽。
- 不要輕信投資高獲利的承諾:投資理財有風險,切勿輕信高報酬的承諾,瞭解投資市場的運作原理非常重要。
保護自己不受「6000轉帳」詐騙侵害
預防和保護自己不受「6000轉帳」詐騙侵害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普發現金6000元來了!登記直接入帳、ATM領現5種領取方式
普發6000元怎麼領?「線上申請登記方式、ATM郵局領取
- 定期變更帳户密碼:定期變更銀行帳户和網購平台登入密碼,降低被盜用的風險。
- 開啟簡訊驗證服務:啟用銀行帳户簡訊驗證服務,轉帳時將收到簡訊通知,有效防止詐騙者盜轉資金。
- 安裝防毒軟體:在電腦和行動裝置上安裝資安軟體,防止惡意程式竊取個人資料。
- 保持機敏與警覺:在網路上保持機敏和警覺,不要輕易點選不明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
萬一不幸受騙該怎麼做?
若不幸成為詐騙受害者,請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 報警並蒐集證據:向當地警局報案並蒐集詐騙訊息、轉帳紀錄等作為證據。
- 聯繫銀行凍結帳户:立即聯繫開户銀行,請求凍結帳户並協助追回轉出的款項。
- 保留通聯紀錄:保留與詐騙者通聯的所有簡訊、郵件或電話紀錄,有助於警方偵查。
防護措施 | 保護作用 | 備註 |
---|---|---|
定期變更密碼 | 降低盜用帳户的風險 | 建議每 3 ~ 6 個月變更密碼 |
開啟簡訊驗證 | 防止詐騙轉帳 | 需先向銀行申請註冊簡訊驗證服務 |
安裝防毒軟體 | 防範惡意程式竊取資料 | 定期更新防毒軟體資料庫 |
機敏與警覺 | 及早發覺詐騙企圖 | 勿點選不明連結、提供個人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