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崛起之旅
這座舉世矚目的建築,最初是作為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田徑主會場以及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場地而建。自那時起,它已成為中國和北京的象徵。
獨特的設計理念
國家體育場的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裂紋瓷」,其外形看似隨機,實則遵循複雜的規則。設計師巧妙地將觀眾席置於中心,並在周圍設計外牆,確保每位觀眾都能享有絕佳的可視性。


先進的工程技術
由於北京位於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國家體育場的工程設計運用先進的電腦分析技術。測試結果表明,這座建築能夠承受強地震的衝擊。屋頂上層使用 ETFE 面板,下層採用隔音膜,營造了舒適的比賽環境。
建造歷程
2003 年,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的方案,從全球競賽中脱穎而出。2003 年 12 月,國家體育場正式奠基。
2004 年,國家體育場因成本和安全性考量,暫停施工。經過專家論證,原設計中的可開啟屋頂被取消,鋼結構和膜結構用量也大幅減少。12 月,工程復工。
2005 年 11 月,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2006 年 9 月,鋼結構合龍完成。2008 年 6 月,國家體育場正式竣工。
運營與管理
國家體育場採用 PPP 模式建設,由中國中信集團為首的聯合體獲得建造和 30 年經營權。2009 年,北京市政府與中信聯合體簽署協議,將 58% 的國有股份轉為股權,並負責場館運營。
國際認可
2009 年,成龍成為在「鳥巢」舉辦演唱會的第一位歌手。自建成以來,國家體育場已舉辦過無數國際盛事,展現其獨特的建築和文化價值。
建造與運營數據
項目 | 數據 |
---|---|
起始建造日期 | 2003 年 12 月 24 日 |
完工日期 | 2008 年 6 月 28 日 |
建設公司 | 中信聯合體 |
設計公司 |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
總容量 | 91,000 人 |
總建築面積 | 258,000 平方公尺 |
鋼結構用量 | 4.6 萬噸 |
膜結構用量 | 20,418 平方公尺 |
2009 年股權轉讓 | 北京市政府(58%股份) |
2009 年特許經營權放棄 | 中信聯合體(42%股份) |
鳥巢:奧運傳奇與建築傑作
被稱為「鳥巢」的國家體育場是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建築,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標誌性和技術創新的體育場之一。
建築設計與特徵
鳥巢由瑞士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其獨特的外形由一個縱橫交錯的鋼鐵網格結構構成,靈感來自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鳥籠,旨在與北京歷史悠久的衚衕相呼應。體育場的屋頂和外 walls 由半透明 ETFE 膜覆蓋,使其既輕巧又通透。
特性 | 説明 |
---|---|
形狀 | 橢圓形,長333 米,寬283 米,高69.20 米 |
外 walls 和屋頂 | 鋼結構覆蓋半透明 ETFE 膜 |
觀眾席容量 | 約 91,000 |
場地面積 | 11,400 平方米 |
重量 | 約 46,300 噸 |
建築創新
鳥巢的建築設計採用了許多創新技術,包括:
- 懸挑屋頂: 屋頂由 24 根巨大的懸臂鋼柱支撐,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懸垂感。
- 半透明膜: ETFE 膜允許自然光進入體育場,同時提供遮陽效果和防水性。
- 可持續設計: 鳥巢使用再生材料和高效能技術,以降低環境影響。
使用與遺留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田徑比賽在鳥巢舉行。此後,體育場被用於各種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例如足球比賽和演唱會。鳥巢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結論
鳥巢國家體育場是中國建築的象徵,展示了其創新和藝術性。其獨特的設計、技術成就和持續的影響使其成為 21 世紀建築史上的一個標誌性傑作。
延伸閲讀…
鳥巢(國家體育場)最新特色資訊,圖片,及評價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受矚目的建築 – A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