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在文字中的意涵深遠且涵蓋多元領域。(揚,意指高舉或飛揚)
分類 | 意義 | 範例 |
---|---|---|
字形結構 | 會意字,形似雙手高舉「玉」 | 「揚」字由「手」與「昜」組成 |
本義 | 高舉、飛起 | 「揚帆遠航」、「鷹揚」 |
引申義 | 稱頌、傳播 | 「揚名天下」、「發揚光大」 |
舉動表現 | 舉手、高昂 | 「揚眉吐氣」、「趾高氣揚」 |
自然現象 | 飄動、飛散 | 「風揚塵埃」、「揚穀」 |
情緒狀態 | 熾烈、激揚 | 「揚威」、「陽光普照」 |
古代地理 | 古國名、九州名 | 「揚州」、「揚州八怪」 |
姓氏 | 姓氏 | 「揚雄」 |
揚五行,調和身心,養生之道
揚五行,順應自然
五行學説源自中國古代哲學,認為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相生相剋,循環不息。揚五行,即調理五行的平衡,以順應自然,調和身心。


五行 | 相生 | 相剋 | 代表臟腑 | 代表情緒 | 代表口味 |
---|---|---|---|---|---|
金 | 水 | 火 | 肺、大腸 | 悲傷、憂鬱 | 辛辣、酸味 |
木 | 火 | 金 | 肝、膽 | 憤怒、抑鬱 | 酸味、苦味 |
水 | 木 | 土 | 腎、膀胱 | 恐懼、焦慮 | 鹹味 |
火 | 土 | 水 | 心、小腸 | 興奮、急躁 | 苦味、甜味 |
土 | 金 | 木 | 脾、胃 | 沉思、多疑 | 甘味 |
五行不調的症狀
當五行失衡時,身體會出現對應的症狀:
五行不調 | 症狀 |
---|---|
金 | 呼吸困難、咳嗽、鼻塞、皮膚乾燥 |
木 | 頭痛、眩暈、視力模糊、情緒不穩 |
水 | 水腫、腹瀉、頻尿、腰膝痠軟 |
火 | 口渴、失眠、心悸、牙痛 |
土 | 食慾不振、腹脹、便秘、氣虛 |
揚五行的方法
1. 飲食調節
五行不同的食物會對應不同的臟腑,透過飲食調理,可以平衡五行。例如,肺五行屬金,食用辛辣、酸味的白色食物(葱、薑、蒜)有助於補肺氣。
2. 運動
不同類型的運動對五行也有影響。例如,游泳五行屬水,可以補腎。跑步五行屬火,可以疏肝氣。
3. 情緒管理
五行與情緒相連,不同的情緒會影響五行。例如,憤怒屬木,會傷肝。恐懼屬水,會傷腎。透過調節情緒,可以減少對五行的傷害。
4. 中藥調理
中藥具有五行歸屬性,藥材的選用可以依據五行理論,達到平衡五行的目的。例如,麥冬五行屬水,可以滋補腎陰。玫瑰花五行屬火,可以疏肝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