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與北斗七星的舞動之謎
北斗七星在中國傳統天文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重要的定位工具,更與時令和氣候變遷息息相關。然而,細心的觀察者可能發現,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北斗七星似乎繞著一顆明亮的恆星緩緩旋轉,這顆恆星便是北極星。究竟北斗七星與北極星之間有何關聯?為何會有這種錯覺?
事實上,北斗七星並非繞著北極星運行,而是地球運轉的結果。地球不僅繞著太陽公轉,更以自身的軸線自轉。地球軸線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平面,而是傾斜約23.5度。由於傾角的存在,南極和北極並不在赤道平面上,導致不同緯度區域所見的北極星和南極星偏移正上方不同的角度。此角度與觀察者所在位置的緯度相等。
由於北斗七星位於大熊座,其位置不在地球軸線延長線上,因此會隨地球自轉而變動。然而,由於北斗七星距離北極星較近,它們在天空中的相對位置變化並不大,宛若一個固定的圖形圍繞中心點旋轉。而這個中心點恰好是北極星,因為它正好位於地球軸線的延長線上,在空間中相對靜止。


既然北斗七星繞著北極星的現象是一種錯覺,我們不妨進一步探討北極星和北斗七星本身的特性。北極星並非一顆固定的恆星,隨著地球軸線長期緩慢擺動,歷史上曾有不同的恆星擔綱北極星一職。當前的天空中的北極星名為勾陳一,是一顆距離地球約433光年的黃色超巨星,質量為太陽的4倍,直徑約為太陽的37倍。勾陳一不僅能指示北方方向,更能依其在天空中的位置推測緯度和時間。
大熊座移動星團是一個與太陽系距離最近的移動星團,其中包含包括北斗七星大部分恆星在內的明亮恆星。星團中所有恆星以相似的速度朝同一方向移動,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和預估年齡,顯示它們起源於同一星雲。時至今日,大熊座移動星團分散在約30乘18光年的區域,其核心距離地球約80光年,是與地球最近的此類天體。
1869年,理查·普羅克特發現北斗七星中的恆星(天樞和搖光除外)具有指向人馬座的共同適當運動。這項發現與大多數星座或星團由不相關恆星組成的模式不同,也揭示了北斗七星成員的相關性。
移動星團成員的認定基準是恆星在太空中的運動,可由適當運動、距離和徑向速度來確定。2003年的一項研究使用「依巴谷」衞星收集的資料,大幅提升了附近明亮恆星的適當運動和距離估計,推進了對大熊座移動星團和其他移動星團的研究。
藉由測量距離和視星等,可推估恆星的絕對星等,進而評估恆星年齡。移動星團中的恆星約有5億年的共同年齡。移動星團的核心由14顆恆星組成,其中13顆位於大熊座,另一顆位於鄰近的獵犬座。所有14顆核心恆星的平均視星等約為4.42,均為光譜類型A以下的恆星,星流中的恆星可能較大、較熱。
北極星,或稱紫微星,因其在天空中的不動而聞名。它標示著天空中的北天極,整個天空圍繞著北天極旋轉。因此,北極星可作為指示北方的指南針。北斗七星是組成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形狀類似勺子。勺口兩端的兩顆恆星指向勺子外沿約5倍長的距離,就能找到一顆明亮的2等星,便是北極星。這是找出北極星最便捷的方法。
在北半球的秋冬兩季(9月至2月),北斗星可能在地平線以下,此時可藉由仙后座來定位北極星。仙后座形似英文字母「M」,其開口指向北極星。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星和仙后座在不同的季節可能會同時不見蹤影,但由於兩者的位置呈互補關係,因此總有一顆恆星可供辨識。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距離北天極極近,幾乎正對著地球軸線,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協助定位方向。然而,北極星會緩慢移動,若長期觀測,會發現它每天繞著北天極描繪一個小圓圈。這是因為北極星與北天極並非完全重合,存在著約3/4度的偏移。由於地球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因此相對於其他恆星不動。然而,北極星的位置並非永遠穩定,終有一天會離開「北天極」,失去北極星這個稱號,由其他恆星取而代之。
北斗七星移動:古代導航與天體測量的基石
北斗七星,也被稱為北極七星或勺子星,是夜空中最著名的星座之一。其獨特的勺子形狀使其成為一種標誌性的夜空亮點,在古代和現代導航和天體測量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斗七星的移動
北斗七星並非靜止不動,而是以緩慢而穩定的速度移動著。這種移動稱為歲差,是一種長期的變化,導致地球的自轉軸在約26,000年的週期內發生傾斜。歲差是由於地球赤道傾角與其公轉軌道的傾角變化引起的。
北斗七星指向的方向 | 時間範圍 | ||
---|---|---|---|
天樞(α星) | 最近的極星 | 約4000年前 | |
天璇(β星) | 較靠近極星 | 約2500年前 | |
天璣(γ星) | 指向極星 | 現在 | 約5000年後 |
天權(δ星) | 靠近極星 | 約8000年後 |
歷史上北斗七星的使用
- 導航:北斗七星的勺子形狀指向北方,這讓古代航海家和商隊能夠確定他們的方位和航線。
- 天體測量:北斗七星的移動與歲差現象有關,通過測量北斗七星相對於北極星的位置變化,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歲差的比率並確定地球的自轉軸傾角。
- 曆法編制: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等句也表明北斗七星與曆法編制的關係。
現代北斗七星的研究
今天,北斗七星仍在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測量北斗七星歲差的精確度有助於改進地球自轉軸傾角的估計並研究地球的自轉動態。此外,北斗七星還被用於研究恆星形成和演化以及銀河系的結構。
結論
北斗七星的移動是古代和現代導航和天體測量中一個迷人的現象。其緩慢而穩定的變化提供了對地球自轉動態和銀河系演化的寶貴洞察。隨著天文學的進步,北斗七星將繼續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和教育工具。
延伸閲讀…
大熊座移動星羣
天文科普| 北極星會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