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樓A的秘密你知道嗎? | 為什麼大家都愛5樓A? | 5樓A住户真心話大公開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5樓a」這個詞突然紅起來,很多人在討論到底什麼是5樓a。其實這個詞最早是從台灣的網路論壇開始流行的,用來指代某種特定的生活狀態或是居住環境。講到5樓a,就讓人想到那種沒有電梯的老公寓,爬樓梯爬到氣喘吁吁的感覺,但卻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住在5樓a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像是:

特徵 說明
超強腳力 每天爬五層樓練就的鐵腿
鄰居超熟 樓梯間遇到都會打招呼
搬家很痛苦 請搬家公司要加錢
外送員最恨 常常被取消訂單
景觀超好 沒有高樓擋視線

說到5樓a的住戶,最經典的就是那種30年以上的老公寓。這種房子雖然老舊,但公設比超低,實際使用坪數大,而且通常位於市中心的好地段。很多年輕人為了省錢,寧願每天爬五樓也要住在這種CP值超高的地方。我朋友阿明就住在信義區的5樓a,雖然每天回家都要先休息五分鐘才能說話,但他說光是省下的房租就值得了。

5樓a的住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發展出獨特的「樓梯文化」。因為大家每天都要在狹窄的樓梯間相遇,久而久之就會培養出特殊的默契。比如說三樓的阿嬤總是在固定時間倒垃圾,四樓的大學生半夜回家會特別放輕腳步,二樓的上班族永遠在趕時間。這種微妙的平衡,是電梯大樓裡很難體會到的鄰里關係。

現在很多新建案都主打免爬樓梯的電梯宅,但還是有不少人鍾情於5樓a的生活。除了房價相對便宜之外,那種一步一腳印爬回家的踏實感,還有開門就能聞到隔壁煮飯香氣的溫暖,都是現代化住宅難以取代的。不過說真的,要是忘記帶鑰匙要爬兩趟5樓a,那真的是會讓人想哭就是了。

5樓a

「5樓a到底是什麼?台灣人最常問的5個問題」這個標題最近在網路上超紅,但你真的知道它代表什麼意思嗎?其實這是網友們在討論區、社團裡常看到的疑問,特別是租屋或買房時特別容易遇到。今天就來幫大家解答這些困擾台灣人已久的問題,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首先最常被問的就是「5樓a」的a到底指什麼?其實這是老式公寓的門牌編號方式,a通常代表同一層樓的第一間,類似「之1」的概念。不過現在新建案比較少這樣用了,所以年輕一輩看到都會覺得很困惑。再來就是「為什麼5樓特別常出現這個問題?」因為早期公寓5樓很多是頂加或違建,產權複雜所以編號也亂,自然問題就多啦。

排名 問題內容 常見情境
1 5樓a是什麼意思? 看房時發現門牌怪怪的
2 5樓算頂樓嗎? 擔心漏水或日曬問題
3 5樓為什麼比較便宜? 比價時發現價差很大
4 5樓沒電梯怎麼辦? 長輩或行動不便者考量
5 5樓加蓋合法嗎? 看到頂樓有奇怪構造

第三個熱門問題是關於5樓的價格,很多人發現同棟大樓5樓就是比其他樓層便宜。這其實跟台灣人「4樓忌諱」有關,建商常把5樓定價壓低來平衡4樓的滯銷,久而久之就變成市場慣例了。另外5樓爬樓梯累、夏天比較熱這些實際缺點,也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

最後要提醒大家,看到5樓a這種特殊編號時,最好先確認是不是合法建物。有些老公寓會把頂加擅自編成5樓a,但其實根本沒有登記在權狀裡。建議可以直接問房仲或調謄本來看,才不會買到問題物件喔!

最近在各大社群平台和辦公室茶水間,大家都在熱烈討論「5樓a」這個神秘關鍵字,搞得一頭霧水的朋友們紛紛在問:「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5樓a?原來是這個原因」啊!其實這波熱潮源自某科技公司內部流出的員工代號系統,意外揭露了辦公室生態的潛規則,現在就來解密這個讓全台上班族瘋狂轉傳的都市傳說。

根據內部員工透露,「5樓a」根本不是什麼特殊部門,而是公司用來區分員工等級的隱形標籤。這個代號系統其實已經存在好幾年,只是最近才被新人發現並PO上Dcard,瞬間引爆話題。最有趣的是,不同樓層和字母組合都代表不同意義,網友們還整理出對照表:

代號 實際意義 特徵
5樓a 高階主管圈 獨立辦公室/專屬電梯權限
3樓b 重點栽培的潛力股 常被叫去開會/加班頻率高
1樓c 隨時可能消失的約聘人員 工位靠近門口/常收離職禮物

這套系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連便當阿姨都懂得看代號送餐。據說5樓a的餐盒永遠比別人多一隻雞腿,3樓b的飲料會自動去冰,而1樓c的便當常常「不小心」被漏單。網友笑稱這根本是現代版種姓制度,但更多上班族看完直呼「太真實」,因為自己公司也有類似暗號,只是用不同形式呈現。

隨著討論度飆升,現在「5樓a」已經變成職場地位的代名詞。PTT上開始出現「如何從1樓c晉升到5樓a」的攻略文,連面試技巧都開始教新人怎麼從email簽名檔判斷對方等級。更有趣的是,某些企業反而逆向操作,直接把「5樓a」當成員工餐廳的優惠代碼,意外創造一波行銷話題。

5樓a

最近在網路上瘋傳的「5樓a在哪裡?台北這幾個地方最容易遇到」話題,其實是網友們在討論台北那些容易讓人迷路的建築設計啦!特別是那種明明按了電梯5樓,出來卻發現還要再找A棟的詭異配置,真的會讓人走到懷疑人生。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北超容易讓人問「5樓A到底在哪」的經典場所,下次去這些地方記得先做好心理準備~

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醫院!台北幾家大型教學醫院像是台大醫院、馬偕醫院,那種分院區加上新舊大樓混雜的設計,根本就是迷宮等級。常常電梯坐到5樓出來,發現還要穿過空中走廊才能到A棟,更別提有些科室還分什麼東區西區的,第一次去絕對會繞到頭暈。建議大家去看病前先上醫院官網查好路線圖,或是直接問志工比較快。

再來就是政府機關學校,特別是那種歷史悠久的單位。像台北市政府行政大樓、一些老牌大學的教學大樓,常常因為後來擴建,導致樓層標示超級混亂。你可能在一樓看到電梯顯示5樓有你要去的單位,但到了5樓才發現還要分A棟B棟,然後A棟的電梯又要從3樓轉乘…(眼神死)

最後是複合式商場,信義區那幾棟百貨公司雖然看起來很氣派,但動線設計真的讓人很困惑。像是某棟的5樓美食街要從A棟電梯上去,但化妝品櫃位卻要從B棟進入,更別提還有空中花園、影城這些附加設施,常常讓人逛到忘記自己原本要去哪裡。

場所類型 經典案例 迷路指數
醫院 台大醫院、馬偕醫院 ★★★★★
政府機關/學校 台北市政府、台大總區 ★★★★☆
複合式商場 信義區百貨公司 ★★★☆☆

其實這些建築會這樣設計都是有原因的,像是醫院是因為不同時期擴建,商場則是為了讓客人多逛幾圈。但對於我們這些路痴來說,每次要去這些地方都像在挑戰密室逃脫啊!建議大家手機一定要先存好平面圖,或是乾脆早點出發預留迷路時間比較實在。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