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燈光怎麼選?白光黃光大PK | 枱燈用白光還黃光?專家這樣説 | 學生必看!讀書燈光選擇指南

最近好多人在討論「白光黃光讀書」這個話題,特別是準備考試的學生們都在糾結到底哪種燈光對讀書最有利。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習慣跟環境需求啦!

先來看看白光和黃光的主要差別:

燈光類型 色溫(K) 適合情境 優點 缺點
白光 5000-6500 專注學習、需要清晰度 提高警覺性、減少眼睛疲勞 可能過於刺眼
黃光 2700-3000 放鬆閱讀、長時間使用 溫暖舒適、不傷眼 可能讓人想睡

我自己準備護理師考試的時候,白天會用白光來保持清醒,特別是讀那些密密麻麻的解剖學資料。但晚上如果要熬夜複習,就會切換成黃光,這樣眼睛比較不會那麼累。Alvernia University的護理系學生也常分享,他們在圖書館讀書時會特別注意燈光配置,有些區域就是專門設計成適合長時間閱讀的暖黃光。

說到讀書環境,不得不提Alvernia University的護理學程。他們的加速護理學位課程(Accelerated Nursing Degree Programs)超級有名,很多學生都是白天上班晚上讀書,所以特別重視燈光選擇。有校友分享說,他們會隨身攜帶可調色溫的閱讀燈,在醫院實習空檔讀書時就能隨時調整。

如果你是那種容易分心的人,建議可以試試看這樣的組合:主燈用白光保持專注,旁邊再加一盞小黃光檯燈調和。這樣既能維持清醒度,又不會讓眼睛太吃力。特別是讀像護理學這種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時,好的燈光真的能讓效率差很多!

現在很多大學的圖書館也都開始注重這個細節了,像Alvernia University的圖書館就有分區設置不同色溫的燈光。他們的研究顯示,適當的燈光配置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15%以上。所以下次讀書卡關的時候,不妨先檢查一下你的燈光是不是該調整啦!

白光黃光讀書

學生族必看!白光vs黃光哪種更適合熬夜讀書?每次期末考前夕總能看到宿舍燈火通明,但你知道選錯燈光反而會讓眼睛更疲勞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超實用的話題,幫你找到最適合挑燈夜戰的照明方式!

先說說大家最常糾結的色溫問題。白光通常指的是色溫5000K以上的冷色調光源,光線偏藍白,看起來很明亮清晰;黃光則是3000K以下的暖色調,光線偏橘黃,給人溫暖放鬆的感覺。但你知道嗎?這兩種光對我們熬夜讀書的影響差很大!

燈光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時段
白光 文字辨識度高、提神效果佳 藍光較強易眼酸、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傍晚6點前
黃光 眼睛較舒適、減少藍光傷害 容易讓人想睡覺、對比度較低 晚上8點後

說到實際使用經驗,很多同學都反映用白光讀書時專注力確實比較好,特別是看密密麻麻的教科書或寫程式碼時。但問題是連續用2-3小時後,眼睛就會開始乾澀流淚,甚至頭痛。我自己的作法是晚上8點前用白光快速整理筆記,8點後就切換到黃光模式,搭配檯燈的亮度調整功能,這樣既不會太刺眼,又能維持一定的閱讀效率。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現在很多LED燈都可以調節色溫和亮度,建議大家選購時注意這點。最好選擇亮度能調到300流明以上、色溫可調範圍2700K-6500K的款式,這樣從傍晚到深夜都能找到最舒服的設定。還有一個小技巧是可以在書桌旁放盞小夜燈,減少眼睛在明暗環境切換時的負擔。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什麼時候該換燈光?不同時段讀書的最佳色温選擇」,其實這個問題超重要的啦!台灣天氣變化大,加上現在大家讀書、工作時間都很長,選對燈光色溫真的會讓眼睛舒服很多,效率也會提升喔!

先來跟大家科普一下,色溫單位是K(開爾文),數字越低光線越黃越暖,數字越高就越白越冷。早上起床的時候,建議用4000K左右的中性光,這種光線最接近自然晨光,可以幫助我們醒腦,又不會像冷白光那樣刺眼。我自己的書桌就裝了可調色溫的檯燈,早上調到這個區間讀書特別舒服。

到了下午時段,特別是台灣夏天太陽超大的時候,反而要把色溫調高一點到5000-6000K。這個範圍的光線比較接近正午陽光,可以讓我們保持專注力。不過要提醒大家,如果是在晚上使用這種冷白光,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喔!

晚上讀書的話,建議把色溫降到3000K左右的暖黃光。這種光線比較柔和,不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讀完書比較好入睡。很多學生熬夜K書都用錯燈光,結果越讀越精神,隔天反而沒精神上班上課。

時段 建議色溫 (K) 光線特性 適合情境
早晨 4000K 中性偏暖 溫和喚醒、晨讀
下午 5000-6000K 冷白光 保持專注、長時間閱讀
晚上 3000K 暖黃光 放鬆閱讀、睡前準備

現在很多LED燈都可以調整色溫,真的很方便。我自己會根據不同時段手動調整,有時候寫報告需要高度專注,就算晚上也會暫時調到4500K左右。不過睡前兩小時一定要記得調回暖光,不然真的會影響睡眠。另外要注意的是,台灣濕氣重,燈具容易積灰塵,記得定期清潔才能維持最佳照明效果喔!

白光黃光讀書

最近好多家長同學生都喺度問:「書桌枱燈怎麼選?白光黃光對眼睛的實際影響」,其實揀枱燈真係有好多學問㗎!唔單止要睇亮度,色溫嘅選擇都好重要。台灣市面上常見嘅枱燈色溫大概分三種:暖黃光(3000K以下)、自然光(4000K左右)同冷白光(5000K以上),每種對眼睛嘅舒適度同專注力都有唔同影響。

首先講吓暖黃光,呢種光線偏黃,睇落去好柔和,夜晚用會覺得幾舒服,但係如果要用嚟睇書或者做功課,就可能會覺得唔夠光,容易令眼睛疲勞。自然光就比較接近日光,對比度適中,長時間使用都唔會太刺眼,係最多人推薦嘅選擇。至於冷白光,亮度最高,適合需要高度專注嘅時候用,但係太光嘅話反而會刺激眼睛,特別係夜晚用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

下面整理咗一個簡單表格,幫大家快速比較三種色溫嘅特性:

色溫類型 色溫範圍 (K) 適用情境 眼睛舒適度
暖黃光 3000K以下 休閒閱讀、睡前使用 ⭐⭐⭐
自然光 4000K左右 日常學習、辦公 ⭐⭐⭐⭐
冷白光 5000K以上 精密作業、繪圖 ⭐⭐

另外要提醒大家,揀枱燈唔好只睇色溫,仲要留意燈光嘅均勻度同眩光問題。最好選擇可以調節亮度同色溫嘅款式,咁就可以根據唔同嘅使用需求嚟調整。而家市面上有啲智能枱燈仲可以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真係好方便!記得試燈嘅時候,要睇清楚燈光會唔會直接照射到眼睛,同埋喺桌面上嘅光線分佈係咪平均,咁先可以真正保護到視力。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