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台語怎麼講?一次學會 | 老台北人的四合院台語教學 | 這些四合院台語你聽過嗎?

最近越來越多人對「四合院台語」產生興趣,這種融合了傳統建築與在地語言的文化寶藏,其實藏著好多有趣的台灣故事。講到四合院,大家可能會先想到中國北方的建築,但其實台灣早期也有不少類似的合院建築,而且在地人用台語稱呼這些空間時,更有種特別的親切感。

你知道嗎?在台灣的四合院裡,每個角落都有專屬的台語稱呼。比如說正廳叫做「正身」,左右兩邊的廂房則被稱為「護龍」,這些用詞都充滿了台灣人對家的情感。老一輩的人常說「起厝愛看風水」,就是指蓋房子要講究方位,這種傳統智慧到現在還影響著很多台灣人的居住觀念。

建築部位 台語稱呼 現代解釋
正廳 正身 主要起居空間
廂房 護龍 兩側的房間
天井 深井 中間的露天庭院
門廊 步口 門前的走廊

以前住在四合院裡的台灣人,生活起居都跟這些空間息息相關。像是夏天熱的時候,大家都會聚在「深井」乘涼,邊吃西瓜邊聊天。阿嬤總愛在「步口」擺張藤椅,一邊剝蒜頭一邊跟鄰居話家常。這些場景雖然隨著時代改變慢慢消失,但透過台語的保存,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那種濃濃的人情味。

現在有些地方開始推動「四合院台語」的保存工作,教年輕人認識這些傳統用語。像是台南的幾個老社區,就經常舉辦台語導覽活動,帶著大家一邊看老房子,一邊學這些快要失傳的詞彙。這種結合建築與語言的在地知識,真的值得我們好好珍惜。下次有機會走訪台灣的老街區,不妨多注意看看那些老房子的細節,聽聽在地人怎麼用台語描述這些空間,相信會讓你對台灣文化有更深的體會。

四合院台語

四合院台語怎麼講?老一輩教你最道地的説法。這種傳統建築在台灣其實有個更接地氣的叫法,老一輩人都習慣稱它為「四跤亭仔」(sì-kha-tîng-á),是不是聽起來特別有味道?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充滿古早味的詞彙,順便分享一些相關的台語用法。

說到四合院,在台灣早期農村社會可是很常見的建築形式。四跤亭仔這個詞很形象,因為「四跤」就是指四邊都有建築物圍起來,「亭仔」則是閩南語對房屋的稱呼。老一輩人還會用「大厝」(tuā-chhù)來稱呼比較氣派的四合院,特別是那種大戶人家的宅邸。

下面整理幾個跟四合院相關的台語詞彙,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傳統用語:

台語詞彙 發音 意思
四跤亭仔 sì-kha-tîng-á 四合院
大厝 tuā-chhù 大宅院
護龍 hō͘-lêng 四合院的廂房
天井 thinn-tsénn 院子中間的空地
門埕 mn̂g-tiâⁿ 門前的空地

記得小時候阿公常說,他們那個年代的四跤亭仔,夏天特別涼快,因為四面都有建築擋住太陽,中間的天井又通風。現在想想,這種建築設計真的很聰明,完全符合台灣的氣候。而且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用途,像是護龍通常給晚輩住,正身就是長輩的房間,這種空間分配也反映了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

說到四合院的台語,不得不提一些特殊的用詞。比如「走樓」(tsáu-lâu)是指連接各建築的走廊,「灶腳」(tsàu-kha)就是廚房,這些都是老一輩人日常會用到的詞。現在雖然很少人住這種傳統建築了,但這些詞彙還是值得我們記下來,畢竟是台灣很重要的文化遺產啊。

為什麼台灣人把四合院叫做『四跤亭』?

說到台灣傳統建築,大家一定聽過「四合院」,但你知道為什麼台灣人把四合院叫做『四跤亭』嗎?其實這個稱呼跟台語發音和建築特色都有關係啦!「四跤」在台語裡就是「四隻腳」的意思,指的是這種建築四面都有柱子支撐的結構,看起來就像有四隻腳撐著屋頂一樣,超級形象的啦!

這種稱呼方式其實反映了台灣人觀察事物的角度,我們很習慣用生活化的方式來形容東西。像是「亭」這個字,在台灣話裡不單指涼亭,有時候也會用來稱呼這種四面通透的建築物。跟大陸北方說的「四合院」比起來,「四跤亭」這個稱呼是不是更有台灣味呢?

稱呼 語言 意思 特色
四合院 普通話 四面房屋圍合 強調空間佈局
四跤亭 台語 四腳支撐的建築 強調結構特徵

台灣早期很多傳統建築都是這種四跤亭的型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種建築四面都有走廊,中間是天井,下雨天走來走去都不會淋到雨,夏天又通風涼快,真的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啊!而且因為柱子都在四個角落,室內空間可以很靈活運用,難怪會成為台灣傳統建築的代表之一。

說到四跤亭的構造,其實跟氣候也有很大關係。台灣多雨又熱,這種設計剛好可以防雨又通風。屋頂通常會做得比較斜,方便排水,走廊又寬,可以擋太陽。現在台灣還保存不少這種老建築,像是鹿港、大溪這些老街都看得到,有機會去走走,感受一下古早台灣人的生活智慧!

四合院台語

大家有冇諗過「什麼時候開始用台語稱呼四合院?歷史淵源大公開」呢個問題?其實台灣人叫四合院做「三合院」或「四合厝」已經有段古,同閩南移民嘅生活習慣好有關係。早期來台嘅閩南人將華北四合院嘅概念帶到台灣,但因為氣候同建材唔同,慢慢演變成適合本地嘅形式,台語嘅叫法就係咁樣流傳落來。

台灣嘅四合院同北方嘅有好大分別,主要係因為天氣熱,所以會特別注重通風同遮陽。傳統上,台灣人會用紅磚、木材同瓦片來起屋,而且會留多啲空間比空氣流通。下面整理咗一啲南北四合院嘅差異:

特色 台灣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
建築材料 紅磚、木材、瓦片 青磚、石材
屋頂設計 斜頂利於排水 平頂或微斜
空間配置 三面或四面圍合 嚴格四面圍合
主要功能 通風遮陽為主 防寒保暖為主

講到台語點解會叫「四合厝」,其實「厝」係閩南語對房屋嘅稱呼,好有在地特色。老一輩台灣人起屋嗰陣,會考慮家族成員嘅需求,所以規模同格局都比較彈性。有啲係三面圍起來嘅「三合院」,有啲就係完整四面嘅「四合厝」,呢啲都反映咗台灣人靈活變通嘅性格。

另外,台灣嘅四合院仲有個特色,就係會結合在地信仰。好多時正廳會用來供奉祖先同神明,兩邊廂房先係住人。呢種格局到而家仲可以喺一啲鄉下地方見到,尤其係南部嘅老宅,真係好有味道。每逢過年過節,大家族聚喺四合院裡面拜拜、食飯,個種熱鬧嘅氣氛而家諗返都覺得好溫暖。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