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故居:再現山西窯洞的歷史風貌
引言
坐落於台北市士林區公館裏,陽明山上的閻錫山故居,再現了山西窯洞的特色,令人不禁想起這位曾執掌山西38年的「山西王」。
歷史背景
閻錫山於1951年建成這座仿窯洞式建築,名為「種能洞」,融入中、日、西建築元素,作為其在台灣的居所。


建築特色
「種能洞」由「紅磚屋」和「仿窯洞」兩部分組成。紅磚屋曾用作防空洞,厚重的牆壁和鋼板窗户展現了軍事防禦的需求。仿窯洞的外觀則承載著閻錫山的思鄉之情,門窗砌成窯洞的形狀。
理念體現
閻錫山將「中」字融入建築裝飾,彰顯其「中道思想」。「種能洞」之名來自他對宇宙的觀察,意為「種能」觀。
生活起居
閻錫山與其舊部在故居中度過了晚年時光。故居內陳列著他的藏書、書作、照片和匾額,記錄了他的日常起居和精神追求。
文化意義
閻錫山故居不僅承載著一位歷史人物的記憶,更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資產。經過修復後,故居開放參觀,讓民眾得以瞭解閻錫山的人生歷程和思想理念。
展覽亮點
台北市文化局在故居內規劃了「陽明山中的閻錫山」常設展,透過不同展區展示閻錫山的生平事蹟、政治理念和哲學思想。
交通資訊
閻錫山故居位於陽明山半山腰,可搭乘公車至「公館」站,步行約15分鐘到達。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費用: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
建築結構
閻錫山故居佔地面積約2.5公頃,始建於1924年,歷時3年完工。建築羣由一座主樓、兩座副樓和多座偏房組成,總計68間房屋。
建築 | 描述 |
---|---|
主樓 | 磚木結構,兩層樓,建築面積834平方公尺。設有客廳、閲覽室、卧室等。 |
副樓 | 磚木結構,兩層樓,建築面積480平方公尺。設有會議室、餐廳、辦公室等。 |
偏房 | 磚木結構,平房,主要用於儲藏和傭人居住。 |
故居陳設
閻錫山故居內陳列著大量的文物和資料,包括:
- 閻錫山先生的遺物,如衣帽、手杖、書籍等。
- 閻錫山先生與民初政要的往來信函和電報。
- 民初山西政務、軍政、經濟等方面的檔案資料。
歷史意義
閻錫山故居不僅是閻錫山先生的故居,也是民國山西省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見證。故居曾舉辦過多次重要會議,包括:
- 1924年廣西軍閥陸榮廷和雲南軍閥唐繼堯在故居簽訂「五五和平密約」。
- 1925年閻錫山在故居舉行軍政會議,確立統一山西的方針。
- 1926年閻錫山在故居舉行財政會議,推行貨幣改革。
當前用途
目前,閻錫山故居已闢為「閻錫山紀念館」,對外開放。紀念館共分為兩個展廳,陳列著閻錫山先生的生平事蹟、治晉政績、近代山西史料等。紀念館每年接待數十萬人次參觀,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延伸閲讀…
閻錫山故居
陽明山「閻錫山故居」重新開放!超過半世紀的石造、紅磚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