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 的解析
[榕],木名,常綠喬木,氣根細長,樹冠寬闊,隱花果生於葉腋,近球形。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木材可用於製作器具。另作「福建省福州市」簡稱。


屬性 | 資訊 |
---|---|
繁體字 | 榕 |
拼音 | róng |
部首 | 木 |
五行 | 木 |
取名頻率 | 46,440人次 (每千萬人口) |
名字寓意 | 吉 |
姓名筆畫 | 14劃 |
辭典含義 | 產於熱帶、亞熱帶的常綠喬木,枝幹具有氣生根,果實可食用。木材可製器具,樹皮和氣生根可入藥。 |
註解:
- 別名:榕樹、榕城。
- 寓意:常綠、生命力強、庇蔭眾生。
- 福建省福州市以「榕樹之城」著稱,因此簡稱為「榕城」。
榕樹名稱含義與特徵
榕樹名字含義
榕(róng):
– 釋義:大木,樹幹空心,枝條下垂,有許多氣根。
– 語源:古稱「雍」,因其樹冠寬大、茂密,有容納萬物的含義。
榕樹特徵
特徵 | 描述 |
---|---|
形態 | 常綠喬木,樹冠寬廣,呈傘形或半球形。樹幹粗壯,樹皮灰褐色,具縱裂。 |
根系 | 氣根發達,主根穿透性強,可深扎地下。氣根在土壤中著地後發育成支柱根。 |
葉片 | 互生,革質或紙質,長圓形或橢圓形,葉緣全緣或有鋸齒。 |
花序 | 單性隱頭花序,雄蕊和雌蕊分開,雄花序球形,雌花序藏於果苞內。 |
果實 | 無花果或榕果,為聚花果,呈梨形或球形,成熟時轉為紅色或紫色。 |
榕樹種類
- 薜荔榕(bìlì róng):常綠攀緣藤木,氣根發達,常攀附在其他樹木或建築物上。
- 垂榕(chuí róng):枝條下垂,氣根呈鬚狀,有「線條」之美,常作為庭院或公園的觀賞樹。
- 菩提樹(pútí shù):佛教聖樹,葉片呈心形,樹冠寬大,陰涼蔽日。
- 榕柏(róng bǎi):葉片針形,排列整齊,具有柏樹的姿態。
- 白榕(bái róng):葉片較小,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表面光滑,葉柄長。
文化意義
榕樹在許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